不少80後、90後都有童年狂喫乾脆面積攢附贈小卡片的經歷,爲了集齊一套水滸卡瘋狂購買乾脆面是一種童年記憶。而在如今成年人世界裏,又興起了一種抽盲盒的遊戲。

盲盒起源自日本,屬於一種潮流玩具,大多數爲系列成套推出的玩偶手辦,每個盒內裝有一個。玩偶可能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也可能是由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角色。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爲在其外包裝上不會透露盒內玩偶的具體款式,買家只有在買下並拆開後,才知道里面是什麼。一般情況下,一個系列盲盒會出5-12款,抽盲盒全憑運氣,這種遊戲吸引了許多年輕玩家。

唐女士解釋:“一開始肯定是被它的款式所吸引,後面是屬於興趣,想去抽一個看看能不能抽到自己喜歡的,後面抽多了就變成收藏了。”

在昆明市場上,盲盒售賣多見於兩種,自動販賣機和實體店,其中盲盒自動販賣機遍佈昆明的各大商場,固定款盲盒的價格在59元。也有不少玩家也會在線上購買。市面上的盲盒有固定款和隱藏款之分,由於隱藏款出現的概率極低,因此,稀有的隱藏款催生了盲盒市場的溢價潮。記者搜索購物網站對比,同一系列的玩偶,固定款每隻價格在40元,而隱藏款每隻價格在399元,將近有10倍的差價。

盲盒愛好者彭女士表示:“像一些隱藏款,它基本上是一百四十四分之一的概率,就相當於一盒十二個,十二盒纔會出一個。概率很低,所以價格就會被炒高,一般隱藏款做得很特別,是其中最好看的一個,你就會很想要。”

年輕人爲何熱衷於抽盲盒?有相關人士分析,無論是盲盒,還是先前流行的乾脆面、娃娃機遊戲,從本質上來說,消費者都是在爲一種不確定性付費。這類遊戲,一方面,商家很巧妙地把握了用戶的收藏心理,從產品開發、銷售方式設計和傳播上都充分刺激消費者;另一方面,對於愛好者們來說,購買盲盒的理由各不相同:有人的關注點在"開盲盒",享受拆封時面對未知事物的好奇與刺激感;而也有人更熱衷於"收集",對於自己鍾情的盲盒,不集齊所有款式誓不罷休。由此,消費者與商品本身產生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已經超過產品本身。

對於這股盲盒消費風潮,提醒沉迷其中的廣大消費者,盲盒很可愛,消費需理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