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08年(北魏天赐五年),北魏帝国国都平城的一处宫殿,一个器宇轩昂的青年男子在紧闭着的宫门外,焦急地等待着,突然,一声婴儿的哭声传来,这个青年男子兴奋地跑了进去。哦,对了,这处宫殿正是北魏帝国的储君才能居住的东宫,也就是太子寝宫,这个男子就是后来的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得知自己的皇孙出世,北魏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抛下繁重的政务,亲自来到了东宫之中,见到自己的皇孙一出生便于常人不同,他对着身边近臣说到:“将来达成我的事业的,必定是这个孩子。”,随后,拓跋珪又给这个孩子取名为“焘”,这也就是在西晋灭亡后,又一次统一北方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时间来到了公元422年,这是刘裕篡晋建宋的第三年,在那座巍峨的建康皇城之中,曾经那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宋武帝刘裕已经是英雄迟暮了。
在这一年的年初,他曾经提出计划要调集大军,北伐日渐强大的北魏政权,想要阻止北方重归一统。可是,就在出征前夕,他却病倒了,百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停下了这一次的北伐举动。不久,他的病情又得到控制,他又想要率军出征,告诉天下人,那个所向披靡的刘裕又回来了。
就在他满心欢喜的再度准备着北伐之际,他又病倒了,这一次生病之后,他知道那个率领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刘寄奴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仿佛看到了追随自己半生的刘穆之正在前面向着自己挥手。
于是,刘裕召集群臣,下诏命太子刘义符监国,司空徐羡之(刘穆之的继任者)、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以及护军将军檀道济辅佐太子监国,如若自己离世,四人则成为顾命大臣,拥立太子登基,处理朝政。
就在刘裕下了这道诏令没几天后,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雄主撒手人寰,那个“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从此不在人间。
目光转向北方的北魏帝国,此时那位道武帝拓跋珪已经在此前清河王发动的宫廷政变中殒命,在位的正是拓跋焘的父亲,也就是曾经的太子拓跋嗣。
在这一年的十一月,明元帝拓跋嗣因为攻战劳顿,心力交瘁,病逝于平城,时年三十二岁,太子拓跋焘在大臣的拥立下登基即位,是为北魏“太武帝”,也是南北朝时期继刘裕之后的另一位雄主。
在太武帝拓跋焘的统治下,北魏帝国国力鼎盛,先是两度大破柔然,使得北魏帝国从柔然、刘宋两面夹击的窘境中脱身,随后又趁赫连勃勃病逝,其子相互攻伐之际,率军西征,一举攻灭了盘踞关中的胡夏政权,而后,又攻灭了北燕、北凉、仇池等国,完成了黄河以北、长城以南的基本统一,结束了前秦灭亡之后的混乱局面。紧接着,拓跋焘又趁机北伐柔然、吐谷浑等北方诸胡,将其整合在北魏帝国的大旗之下,从此之后,黄河以北的战事渐歇。
在刘裕的时代,刘裕先是率领东晋大军屡次北伐,先后灭掉了数个政权,“刘寄奴”之名,威慑北方数十年。
而刘裕的时代已经结束,拓跋焘的时代来临,他自然不会忘了北魏帝国从始至终最大的威胁——刘宋政权。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继位之后,宋文帝刘义隆一直想要完成父兄未竟事业,一心北伐,却在公元430年、公元450年两度击破宋军北伐,公元450年的那场北伐大家应该不陌生,这场北伐被称之为“第二次元嘉北伐”,也就是那场被辛弃疾讽喻为“仓皇北顾”的北伐之战。同样的,在这一战之后,“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之名也威震南方数十年,成为了南朝永远的痛!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