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平谷
有态度 有温度 全区都关注
本期编辑:饮冰子
暮春的南京城,桐花盛开,满街的繁华。有轻风徐徐吹来,丝丝都入桐花,在花中穿行之后,又带着花香吹入我怀。虽说是暮春的时节,但是南京城里,已经到处是夏的颜色了。我不得不脱掉从北京城穿来的春装,去游览这古色古香的南京城。

从中山陵回到宾馆,想着休息一下,晚上去游秦淮河,因为晚上华灯、霓虹相继点亮,让秦淮河比白天更美,更有韵味。但是傍晚时分,天上忽然飘来大雨,雷声滚滚,雨水如柱。心里想着,这下完了,今晚是不能游秦淮河了。但是,心里还是报着一线希望,盼望着雨能早点停下来。
大约到了晚上9:00点多钟,雨小了,但是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真让人一筹莫展。正在这时,有人敲门,是服务员来了,她多我们说:“你们不是要去秦淮河吗?现在去吧,正是烟雨秦淮的时候。”我好感动,没想到,这这么大的宾馆里,这么多的人中,她还能记得向她寻问过,去秦淮河路线的我们。
于是,和先生赶紧抓起雨伞,就向外跑去,在宾馆的对面儿,坐上一路公交车,直奔秦淮河而去。(南京的一路公交车昼夜不停)

很快,一路公交车就把我们拉到了秦淮河。晚上的秦淮河,色彩斑斓的彩灯,和着舫船的点点灯火,映在泮池里,随着波光荡漾,潋滟的波光更加美丽。高大的照壁,龙的雕塑,夫子庙前的牌楼都灯光璀璨,光芒耀眼。
秦淮河,是一条很长的内陆河的一段,与岸上的夫子庙、贡院、乌衣巷相得益彰。这里曾是六朝古都时最繁华的地段。旧时的这里是商贾云集,文人墨客荟萃,达官显贵聚集的地方,也是他们纸醉金迷的地方,也许就是这些原因,催生了秦淮河岸上的风月场,也就有了秦淮八艳的故事。
到了码头,我真的是感谢这天公作美,只见河面上,烟雨蒙蒙,涟漪点点,河里、岸上的风景,都笼在这薄纱般的雾霭中,只这一眼,就让我醉了。

也许是雨天的原因,许多的游客,都没有来玩,所以我没有等太久,就上了舫船。舫船,其实它叫画舫,它像极了一座精美的小型古典建筑。有屋、有脊、有梁,有窗,如果我穿上古时的衣服,游在这古老的河上,那一定是时光穿越了。
秦淮河像一个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在这里流淌了千年。它真实的记录了,六朝金粉的繁荣与颓败,朝代的更迭,君主的变换。还有这河岸上的风花雪月,历史的沧桑,就这样卷在秦淮河的浪花里。如果浪花可以开口说话,那么该有多少的故事,如河水般的涌出啊!
舫船载着我们向秦淮河里去,我蓦地发现,秦淮河非常的宁静,那么多的画舫,小船,在河面的往来,听不到一点儿嘈杂声,只有桨声,和波浪声。
霏霏的细雨,不住的打在舫船的玻璃上,这给本来就朦胧的河面,又添了一些意境。

舫船徐徐地向前,挂在舫船尾部的播音器里,传出了丝竹乐,伴着一个女生呢喃般的声音,向我们讲述这河上古老的秦淮八艳顾横波、卞玉京、董小婉、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的生平故事。它讲得细腻,我们听得认真。
到了朱雀桥下,虽然因为天气原因,我没有见到双月映水的美景,但是我看到了,在桥下一面的桥洞壁上,用阴阳两种刻法,大小字互补的方式,镌刻着刘禹锡的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书法遒劲又不失飘逸,不知是那位雕刻大师的设计与雕刻,整体太壮观了。舫船在这里停了一会儿,让我们都看看这豪放的作品。

一会儿,舫船就到了,风月场所的楼阁之下,这里曾经是金陵城,最豪华的妓馆,是文人骚客,达官贵人们,在这里和高层的妓女们谈诗说画,抚琴弄曲的地方。这些楼阁依河而建,“美人靠”(就是临水的靠背椅,类似现在的飘窗)对着秦淮河。
旧时的秦淮河上,商船运输、客船通航,画舫游览,乌蓬载客,都往来于这河面上。美人靠上的美人儿,就是在美人靠儿上摇着手帕,招览着她们的生意。这里是有钱人消魂的地方,是皇亲贵胄纸醉金迷的地方,也是公子哥儿们醉生梦死的地方。尤其是夜晚,这里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丝乐声、琴曲声满河里流淌。
刚好,有一天,唐朝末期的诗人杜牧,路过这里,听到了这一切。他想到了陈朝的覆灭,想到了大唐朝,此时也是穷途末路、风雨飘摇,感慨之下,写下了那首《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离开有美人靠儿的风月楼阁,我发现河面上横着一颗树,这棵树可真有趣,它直接从右岸,长到左岸楼上的一扇小窗前。听说,这就是当年候公子密会李香君,爬的那棵树。那扇小窗里,就住着李香君。

候公子当年屡试不中,落破的他流落到了南京,在一个风月场所,认识了李香君,那一年,李香君16岁,不仅貌美如花,且通琴棋书画。他们一见钟情,很快坠入情网。但是落破的候公子,因为买不起进入香君屋子的门票,只好爬这棵树,进入香君的屋子,与香君私会。候公子赠桃花扇面儿的折扇与香君,为定情信物。
后来,大清朝的铁蹄踏碎的明朝的土地,春风不得意的候公子,变节,做了清朝的官员。香君悔恨交加,宁死不从。
再后来,他们的故事,被孔子的64代孙子孔尚任,写成了戏剧《桃花扇》也因了这出戏里的女主角李香君,确有其人,当年就生活在秦淮河上,所以秦淮河也大名远播了。刚烈的李香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精神,估计也告慰了杜牧的在天之灵,让他知道了商女也知亡国恨。
舫船,缓慢的前行,过了那棵歪脖树,左岸出现了一个平台,平台的里面还有一个小门,连着里面的房子。平台上有几个穿着明朝服饰的姑娘,她们有的在戏水,有的在玩耍,有的在向我们挥动着手中粉色的手帕。开始,为以为是实景演出,再现当年的情景。走进一看,她们都是塑像,却也像真人一样的栩栩如生,衣袂飘飘,是高科技,让当年的场景再现。

秦淮河的左岸,除了亭台楼阁、妓馆、酒家之外,还有许多用高科技术,结合古老的工艺,做出的各式的彩灯,有花灯,鱼灯,飞鸟儿灯,走兽灯 …… ,还有根据秦淮河上的故事人物做的灯,再现故事里的场景。
都说十里秦淮十里拱,这话不是虚构,舫船载着我们在河面上行走,不长时间,就要过一个拱桥。拱桥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很小,只能过一只舫船,心想这可能是到了河的尽头了,可是穿过之后,那边别有洞天。十里秦淮移步异景,每一座拱桥上,都闪烁着不同形状的彩灯,都犹如是美丽的彩虹落在河上。

舫船载着我们走过的地方,许多都是过去的名人,学士曾经来过的地方,都用雕塑复原了他们的形象,和当时的场景,他们有的下棋,有的读书,有的再传授学问,我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他们的雅兴。
终于,我们到了一座古水闸前,远处看,它就像是一座城堡。这里是一个水闸,据说当年的金陵人,进出金陵城,都要经过这水闸,高大古老的水闸墙上长满的苔藓。这是一座,自明朝始建至今,唯一个一座未经过任何修善,保存这么完整的水闸。
到了水闸后,我们的舫船开始返航。但我仍然觉得,这是一条新路,去时看左岸,回来看右岸。此时,想起了西厢记里的一句话“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我这时的感觉是,船移灯影动,疑是美人在。
秦淮河上斯人已去,亭台楼阁朱颜不在,六朝的金粉已经退尽。但是现在的人们,正在努力的找回它当年的韶华,让它焕发出当年的风采。
回到岸上,雨也停歇,再回眸秦淮河,它安谧静美,倒映着岸上的灯光霓虹,满河波光潋滟,流光溢彩。望街巷,酒旗迎风,饭店迎客,我在一家小店,吃了一碗冰镇蜜豆小圆子,顿觉全身凉透,好清爽。又开始逛街。夜已央,但我未尽兴。
责任编辑:梁景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