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到這裏時,我再次爲胡歌所驚歎,他沒有爲表面的浮華所遮蔽,每次挑選劇本都細之又細,並完美地、無比認真地去演繹好每一個角色,他沒有像別的演員那樣一有點名氣就不停的接劇演劇,過多的消耗了其藝術價值。很簡單,“演員”這個詞比起“明星”這個詞要更能肯定胡歌這些年的貢獻和藝術價值,也是大衆認可他的一種表現形式。

胡歌,一位耳熟能詳的男演員。

爲什麼在大衆心目中一提起胡歌就能想到他是一位演員,而不是一位明星呢?

很簡單,“演員”這個詞比起“明星”這個詞要更能肯定胡歌這些年的貢獻和藝術價值,也是大衆認可他的一種表現形式。

胡歌,1982年在上海市徐彙區出生。

他從小便體現出了不同凡響的對藝術的理解力,14歲便成爲了上海教育電視臺的小主持人。

14歲啊,這是個多麼年輕、多麼青春的年紀,回過頭來想想,我們的14歲又在幹什麼呢。

小主持人的經歷讓胡歌早早地接觸到了“熒幕”這個概念,爲他2001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做下了鋪墊。

四年表演的學習讓胡歌更深刻地理解了“表演”與“藝術”。

於是在2005年的電視劇《仙劍奇俠傳》中,他一炮而紅。

他成功演繹了瀟灑不羈、深情豪放的“李逍遙”,與“趙靈兒”的感情結局曾一度讓觀衆感到意難平。

從那以後,胡歌這個名字就深深地根植在了觀衆心中。

除了演戲,他還演唱了《仙劍奇俠傳》中的插曲《六月的雨》和《逍遙嘆》,於是我們發現,他的才華不僅僅侷限於演戲,動聽的歌喉也是他的強項呢。

之後胡歌的成就一路飛奔,2009年獲評“四大小生”之一,且兩次獲得華鼎獎傳奇類電視劇最佳男演員,足見他的受歡迎程度。

在2010年時,他又憑藉《神話》打破了央視的收視記錄,再一年,憑藉《辛亥革命》中“林覺民”一角入圍第31屆百花獎。

此後幾年,胡歌組建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主演了兩部話劇,又憑藉《如夢之夢》獲得了第二屆丹尼國際舞臺表演藝術獎。

寫到這裏時,我再次爲胡歌所驚歎,他沒有爲表面的浮華所遮蔽,每次挑選劇本都細之又細,並完美地、無比認真地去演繹好每一個角色,他沒有像別的演員那樣一有點名氣就不停的接劇演劇,過多的消耗了其藝術價值。

相反,在多年選劇本的慎重中,他的藝術價值不減反增,在大衆眼中,他出現的越來越少,沒有過多的曝光在閃光燈下,更多時候,是在潛心學習。

到了2015年,胡歌迎來了他的巔峯之年。

他領銜主演的《僞裝者》、《琅琊榜》相繼播出,繼而先後大火,《琅琊榜》更是歷經了多年歲月仍經久不衰,《僞裝者》更是獲得了橫店影視文榮獎最佳男主角。

同年主演《大好時光》並藉此獲得了亞洲電視劇亞洲特別貢獻獎。

一一分析後,我們會發現,胡歌主演的電視劇其實並不算特別多,但幾乎每一部都是精益求精,每一個角色都是細細打磨、細細揣測過後的結果,大火可以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幾乎所有人都喜歡胡歌,更多還是他的事業粉,胡歌的粉絲都很理智,不會輕易的在網上扯皮,問及所有喜歡他的人,都會得到一個類似的回答——胡歌在他們心中是特別的,沒有別的可以與他相比的人。

這是胡歌從始至終苦心孤詣的結果,他一直在遵循本心、追求藝術。

藝術無盡頭,人心亦赤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