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驿站相隔是二十里,要求每天以三百里的速度传递,遇到特别急的件每天四百里、六百里、八百里,每个驿站都用快马,马匹拼命奔跑,甚至有可能累死在路上。古代有很多强盗,专门沿路打劫,他们也有可能联络其他黑势力或其他国家,偷取情报,八百里加急一般是重要的军事情报,如果被抢走,信差会因执行任务失败而被处死,因为延误军事是何等大事,罪过不堪设想。

我们在众多历史剧中,一旦皇帝下谕有紧急军情,驿站的驿兵接到文书后,会立即启程,骑马飞速将文书传递到下一个驿站,口里喊着:八百里加急,挡路者死。
古代八百里加急能有多快?很多人不可想象,总不能比现在的快递快吗?实际上还真有过之而无不及。
八百里加急大家都以为是个形容词,急嘛,急件,急吼吼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加”和“急”是两个词,“加”的是信件,“急”的是马。
古代驿站相隔是二十里,要求每天以三百里的速度传递,遇到特别急的件每天四百里、六百里、八百里,每个驿站都用快马,马匹拼命奔跑,甚至有可能累死在路上。

杨玉环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就搞过八百里加急,为了让荔枝不酸不坏,很多马匹累死在路上,真是可怜。据说到了长安荔枝上的水还没干。
最典型的例子是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唐玄宗当时正在华清池,在潼关,两地有三千里的路程,而唐玄宗五天就得到消息,可见速度有多快。
说起中国快递,那也是神速,但是那是先进的通讯,即使这样也未必有古代的驿马传书快,可见他们是真的拼。
中国是世界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驿站建立了起码三百多年,而在唐朝时期发展到鼎盛。

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驿比较官方,是接待贵宾的地方,比如朝廷上下来的人,有时负责运输皇帝直接下达命令要运输的货物。
站是传递军事情报的组织,是打仗时候负责军事用途的地方。
各州来往的公文不属于急件,都递铺传送,这部分没有前两个重要。
唐朝的尺寸跟现在不一样,八百里不是指八百里,一里相当于现在的四百五十四米,八百里就是三十六万米,即使现在走三十六万最快也需要两天。

据《大唐六典》记载,全国驿站在唐朝的时候有一千六百三十九个,这里面从事驿站服务的有两万多人,你别看这些人累,但平时没什么事,紧急时刻才忙碌,所以也是当时很多人都想选的职业。
每个子站都有休息室,还有田地,船、马匹,一应俱全。
不过这些人的工资不高,地位也底下,有时叫“驿卒”,有时叫“驿隶”,这份工作需要有体力,还需要细心。因为公文随身携带,不能淋雨不能损坏,一个大男人要一边呵护公文信件,一边策马狂奔也是够难为的,何况风吹雨淋连个遮雨遮阳的地方都没有,口渴了也不能喝水,饿了也得忍着,因为一旦慢一天,就会打八十大板。
如果慢两天,一百六十大板,那足以要人命。再延迟的话,如果真的是急件,就可能直接推出去斩了。

古代有很多强盗,专门沿路打劫,他们也有可能联络其他黑势力或其他国家,偷取情报,八百里加急一般是重要的军事情报,如果被抢走,信差会因执行任务失败而被处死,因为延误军事是何等大事,罪过不堪设想。
当然驿卒也不是不吃不喝,而是吃喝都在马上,每到一站换一匹马,如果驿卒体质差很可能在中途就生病死掉,所以要选身强力壮的人。

不过“八百里加急”也不是经常用,怕劳民伤财,不到万不得已,比如边关告急也是不会用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