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起源
“濟公”來自於民間傳說,是中國民間文學的一種傳承。也是目前最貼近古代民間生活的神話人物。濟公傳說是以南宋禪宗高僧道濟的故事發展演變而來的,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爲中心,在全國廣爲流傳。
濟公,原名李修元,南宋高僧“道濟”,天台永寧村人。後人傳說,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顛,初在杭州靈隱寺出家,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癡若狂,但學識淵博、行善積德,被列爲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峯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懂醫術,爲百姓治癒了不少疑難雜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爭,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所以被世人稱爲“濟公”、“濟癲”,取其濟世救人之意。
從上面的傳說中可以看出,“濟公”原型就是宋朝的“道濟”,雖然未必有神通,但是一定會醫術,能濟世救人;並且爲人不拘小節,十分幽默。
降龍羅漢轉世
後人在傳說之中,添加了許多神話色彩。後人傳說濟公是降龍羅漢轉世。這裏面就有些蹊蹺了,因爲降龍羅漢、伏虎羅漢都是清朝乾隆親封的,在此之前只有十六羅漢,並且都源自天竺佛教。後人所說的“十八羅漢”就是增加的降龍伏虎,並且他們的來源都是中土佛教的“如來佛祖”。宋朝的“道濟”和尚經過明清小說的改編,就成了當下大家熟悉的“濟公”。在影視作品《濟公活佛》中,有表現過,降龍羅漢的絕招就是“羅漢翻天印”。
遊本昌老師的濟公系列作品中,沒有提到他會什麼法術,只是有“神通”並且其形象深入人心。
濟公傳說
傳說“道濟”出家在淨慈寺,原是李善人之子,李修緣。在國內,天台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有這樣的傳說經久不衰,也在情理之中。而當下在杭州淨慈寺依舊留有當年濟公用來運送木料的“圓照井”。後人關於濟公的故事數百之多。可見佛教在傳入中土後十分昌盛,國內諸多佛家寺院也印證了這一點。
濟公的故事的傳承,既有宗教傳播的助推,也有封建社會勞苦大衆的願景。所以,每一個歷史傳說,都有着歷史的影子,即便如神話傳說天馬行空,也會有時代的烙印,值得玩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