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7日子時,將軍靈柩啓靈歸葬,一路上依舊採取高度保密,車不打燈,不明笛,兩天後9日卯時,許世友的安葬儀式在墓地舉行。爲了不在社會上造成影響,工程兵們夜間開車不打燈,不鳴笛,到達目的地後連夜動工,四周戒嚴,周圍村民都以爲是部隊在執行祕密任務,誰也沒想到,這是在開鑿許世友將軍的長眠之所。

大家好,我們的用智能引領快樂走進新的領域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作者:槍騎兵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許世友是我軍一位非常有個性的將領。他的性格、出身、作風都迥異於常人,例如他對自己後事的安排就非常特別。
受傳統觀念影響,在很多地方都有喪事大操大辦、入土爲安、重葬厚葬的習俗,這不僅造成資財和土地的浪費,而且助長攀比,亟待改革。新中國成立後,對此非常重視,不遺餘力移風易俗。更可貴的是,一大批領導人作出表率,帶頭實行遺體火化,周總理等更是立下把骨灰撒入高山大海的遺願,展現出偉人的高風亮節。
1956年,大多數幹部在遺體火化的倡議書上欣然簽字,可是當倡議書傳到許世友手裏時,這位虎將卻犯毛了。
許世友出生農家,自幼受傳統觀念薰陶,後來又在少林寺習武多年,難免受到影響。他雖然後來參加革命,但依然恪守傳統觀念,對上對下也不加掩飾。他對火葬不理解,專門找主席訴說自己的心事。許世友是一個大孝子,本來希望孝敬老母,可是戎馬一生,這個願望無法實現,他對主席說,我生前盡忠,但死後要爲老母盡孝。
主席聽了大笑:你才五十來歲嘛,現在思想轉不過來,慢慢轉嘛。他對許世友的請求不置可否。不過隨着歲月流逝,許世友將軍到了人生最後階段,這位耿直的將軍還是沒有“轉過彎”,他還是強烈希望自己死後能夠入土爲安,配伴老母的亡靈。
1985年,許世友將軍身患肝癌。他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事,便親筆寫信給小平,再次請求批准他的請求。小平對許世友非常瞭解,斟酌再三後,寫下八字批示:“照此辦理,下不爲例。”
爲此,前往南京傳達批示的王震,曾經給許世友概括出七個“特殊”:許世友是一個“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爲此有特殊通行證,這是“特殊的特殊”。
在予以“特殊的特殊”對待時,也明確了不開追悼會、不發佈悼念辭的特殊規定。
1985年10月22日,許世友在南京逝世,終年80歲。遵照逝者遺願,南京派一支工兵連,開着挖掘工程機車,千里迢迢赴將軍家鄉河南新縣施工。爲了不在社會上造成影響,工程兵們夜間開車不打燈,不鳴笛,到達目的地後連夜動工,四周戒嚴,周圍村民都以爲是部隊在執行祕密任務,誰也沒想到,這是在開鑿許世友將軍的長眠之所。
10月31日,南京爲老首長舉行遺體告別儀式,這時他的墓地還沒有完工,所以將軍的遺體暫留南京。
11月7日子時,將軍靈柩啓靈歸葬,一路上依舊採取高度保密,車不打燈,不明笛,兩天後9日卯時,許世友的安葬儀式在墓地舉行。
這個時辰按民間習俗,屬於“兇時”,不過部隊並沒有理會這種說辭,選擇此時主要是天已現曙光,方便舉行簡短的入土儀式。
儀式同樣嚴格保密,不拍照,不許普通人圍觀。下葬指揮小組的成員,和全體工程兵列隊肅立默哀,向老首長致以最後的敬禮。
許世友的遺體身穿新式將軍軍服,抬入楠木棺槨內,許世友的遺孀田普女士和子女最後看了將軍遺容,棺槨被蓋上,由工兵戰士小心安放進墓穴。而後,工程兵向墓穴澆築混凝水泥,最後用花崗岩石塊砌好墓頂,整個安葬儀式完成。此時天光大亮,村民陸續到田地勞作時,都無比驚奇,原來部隊祕密施工的竟是一座將軍墓!
我國自古有侍死如侍生的習俗,死者墓內會安放一些財物、寶物或死者愛物。許世友墓內也安放了幾種將軍愛物。第一個就是茅臺酒,第二個是將軍心愛的獵槍,第三個是將軍的歐米伽手錶,第四個是一百元人民幣。
還有一種說法,裏面的愛物不僅是這幾樣,還有另幾個。一個是將軍喜愛的一套酒具,還有兩個非常有軍人特色,這兩件都是將軍生前貼身的手槍,一把是許世友在孟良崮戰役中繳獲的手槍,一件則是戴高樂送許世友的一支左輪手槍,都是將軍喜愛的。也許這樣,才更加符合將軍戎馬一生的特點。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