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永遠在意料之外。

誰曾想到,居然大批網友會因爲一部“豎屏劇”開啓“0.5倍速追劇”模式。

2019年底,一部打破次元壁的劇集作品竟然讓億萬網友開啓了循環刷劇模式。魔性的OP(片頭曲)、不按套路出牌的女主、反轉的劇情,都讓網友追到停不下來,甚至大氣都不敢喘。因爲,這劇實在夠濃縮,一集一分鐘,走個神兒都可能錯過好幾集,被網友稱作“憋氣番”。

這部夠窄、夠短、夠沙雕的“上頭小劇”,並不是最早火起來的豎屏劇。

誕生於2018年的豎屏劇,當年11月,集合了大量網紅KOL和喜劇演員的豎屏劇《生活對我下手了》熱度持續走高,於是“豎屏劇”這種性價比極高的作品吸引了不少投資者,業內便將2018年稱爲“豎屏劇元年”。此後,各平臺也頻繁試水,《通靈妃》真人豎屏番,便是騰訊動漫與騰訊微視的一個大膽嘗試。(鑑於《通靈妃》爲漫改作品,所以一般稱作“豎屏番”,在本文中與“豎屏劇”屬同一概念。)



“真人豎屏番是一個大膽的嘗試。”騰訊動漫內容總監李筱婷告訴烹小鮮。

作爲國內首部豎屏漫改番,《通靈妃》豎屏番第一季上線數日,“空降”B站的熱門榜、電視劇榜、搞笑榜第一,一週全網播放量破億,兩週實現了翻倍,截至目前,全網播放量突破5億,粉絲量達到200萬,微博討論量達9億。

如今,第二季剛剛開機,騰訊微視上“演員定妝直播”,兩小時吸引了30萬用戶圍觀,與《創造營2020》的聯動、母親節特別番外、及現場花絮等都成了網友反覆刷的內容。

從數據表現來看,李筱婷口中的“大膽嘗試”確實成績亮眼。

其實,從內容形態來看,豎屏內容2017年纔開始走入行業人眼中,起初試水的是豎屏綜藝,但整體沒有什麼水花,基本上悄無聲息地淹沒在了內容的洪流中。

2018年,視頻平臺開始嘗試PGC的豎屏劇內容製作,雖然時長短、體量小、投入低,但在長視頻優質內容與迅猛發展的短視頻UGC的夾擊下,新生兒“豎屏劇”基本是被忽視的存在。

可以說在豎屏劇的市場上,自2018年《生活對我下手了》吹來一股暖風外,此後長達一年多的市場上,入局者不少,卻難有風浪。

2019年伊始還有人頻頻發問“豎屏劇會是2019年第一個風口麼?”,隨着時間的推移,進入2019年下半年,“豎屏劇生於2018,卒於2019”的聲音就逐漸響起。

但2019年12月28日上線的《通靈妃》真人豎屏番,卻一石激起千層浪,成爲豎屏劇入局者的一個驚喜。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會是《通靈妃》?

一切看似突然的驚喜都不是簡單的巧合。

《通靈妃》真人豎屏番雖然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但能不能成功誰都不知道,只有做好必然的準備纔可能有偶然的驚喜。

首先從內容層面來看,《通靈妃》最初只是“肉肉”在騰訊動漫連載的一部漫畫作品。李筱婷表示:“畫面並不是《通靈妃》的優勢所在。但從數據表現來看,當時《通靈妃》漫畫表現還不錯,每月的閱讀用戶近300萬人,屬於平臺女性向的頭部作品,甚至還有29%的男性讀者。”

不夠出彩的畫面,但數據表現卻異常亮眼,引起了李筱婷團隊的注意,在她看來,畫面一般卻流量可觀,說明故事內容是很出挑的,而有好故事打底,畫面都是可以在後續開發環節中改善的。

一個講述身負通靈異能的女主角千雲兮代替自己的妹妹嫁入了夜王府從此與男主結下不解之緣的故事,一眼看上去可能很難看出什麼亮點,無非是“高冷王爺+瑪麗蘇”的古老模式。但《通靈妃》在內容層面上卻沒有延續“古老”,而是將二次元的“沙雕”風發揮到淋漓盡致,女主新婚夜被“打入冷宮”,卻一反常態快樂“起飛”。


反套路的內容圈粉不少,當時騰訊動漫也希望積極拓展女性用戶市場,《通靈妃》自然就成爲了合適的選擇。

從IP延伸的效果來看,首先通過動畫劇集形式實現IP多維拓展的《通靈妃》,爲IP多維延伸開了一個不錯的頭。

整體改編上,動畫劇集保留了漫畫主線劇情,充足的爽點和快節奏推進的特色,以及女主敢愛敢恨、追求平等的性格等都受到了主流用戶的喜歡。


在李筱婷看來,《通靈妃》改編的定位很重要,與純粹的“瑪麗蘇”定位相比,“沙雕”定位受衆更加寬泛、覆蓋範圍也更廣。

她告訴我們:“動畫和漫畫的內容表現是截然不同的形式,因此也要貼近相關用戶去做內容改動和升級,既然團隊決定做一部輕鬆的‘爽’番,那就要讓用戶儘量開心,因此在動畫改編中增加了很多的搞笑元素,最終定位就是‘沙雕’。”

除了正片內容的“沙雕”,在動畫OP的打造上,同樣將“沙雕”風發揮到極致。“雲南山歌+電子搖滾”的方式成爲粉絲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從結果來看,“沙雕”改動確實市場反響不錯,《通靈妃》動畫第一季,全網播放量超過11億,均集超過6800萬。而這樣的成績,也爲IP持續延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通靈妃》二次元領域的IP延展,成爲豎屏番偶然出圈的“必然”因素之一。

有了基礎,真人版能否挑破二次元的天花板,實現次元破壁,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照進現實”的方式和時機。


爲短視頻平臺量身打造,成爲了《通靈妃》真人豎屏番突破次元壁的必要條件。

2016年以後,國內短視頻市場爆發式增長,可以說短視頻成爲了當下超級火爆的娛樂方式,甚至成爲大衆生活娛樂常態。

Quest Mobile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短視頻用戶規模已經超過8.2億,短視頻行業歷經8年發展,已進入商業化的成熟期,預計2020年短視頻市場收入將達到2110.3億元。隨着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逐漸消退,短視頻平臺流量增速也將日趨放緩,碎片化內容如何持續留住現有用戶、持續吸引新用戶,成爲了行業探索的重要方向。


豎屏劇,是5G時代短視頻向前一步的重要內容力量,也將成爲各平臺短視頻賽道博弈的關鍵。

從內容層面來講,豎屏劇不是簡單畫幅形式的改變,也不是長視頻簡單縮短,而是一種新的內容表達方式。它本質上是短視頻內容賽道的一環,可以看做短視頻類內容升級的創新。

從誕生之日起,短視頻類內容就以UGC(用戶原創內容)爲主,內容也多是碎片化的存在,質量參差不齊,可以說基本還沒到談“質量”的門檻。

很多時候新生事物初始階段,形式的價值很容易被放大,創新的形式本身就足以成爲引流利器。


但當“形式”趨同之後,內容的價值越來越凸顯。以UGC爲主的的短視頻領域,基於先發優勢,已經形成抖音、快手兩分天下的局面,後入場者很難以同樣的模式崛起。當“形式”紅利逐漸衰弱,“內容”價值開始發力的時候,精耕內容的長視頻平臺或許就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面對短視頻賽道的激烈競爭,如何在競爭中揚長避短、打出差異化,一直是騰訊短視頻賽道擺在檯面上的課題。錯過了“形式”紅利期,騰訊短視頻或許能夠憑藉系內強大的IP內容儲備實現躍升。

閱文、騰訊動漫的IP資源成爲其短視頻突圍的天然優勢。


就拿《通靈妃》真人豎屏番來說,改編自同名人氣漫畫,同名動畫作品也先行一步,且成績亮眼,動態漫也在動畫劇集籌備期間填補了IP內容空白,持續曝光,讓IP熱度一直保持在中高段位。與其它豎屏劇作品相比,《通靈妃》真人豎屏番天生自帶流量優勢。

於此同時,主創團隊並沒有簡單地把豎屏番當做劇集的簡化版,而是專門爲短視頻平臺量身打造。《通靈妃》來自二次元,聚焦人物、表達誇張,而這些恰恰是豎屏表達的優勢,劇情點密集、時長短,改編過程中集中展現名場面,一集一分鐘粉絲刷起來也十分上頭。

“用戶在碎片時間對連續內容也是有需求的”,李筱婷告訴我們,“從2019年初騰訊就開始佈局短視頻內容賽道,陸續推出漫動畫、真人豎屏番等短視頻界創新的內容。”

中國70%以上的用戶使用豎屏觀看的方式,而在以帶貨爲主的短視頻內容中,廣告主最愛投放的KOL內容類型,劇情/搞笑類也以17.87%的佔比遙遙領先。


可見無論是用戶體量還是資本偏愛,有故事的內容都將成爲短視頻賽道未來爭奪的焦點。雖然從目前來看,《通靈妃》真人豎屏番還有很大上升空間,但它已經爲豎屏劇的創新邁出了重要一步。


豎屏劇,或許是一門一本萬利的生意,但正像“二八法則”顯示的那樣,能賺錢的永遠都是少數。資本的嗅覺敏銳,但多數抱着“賭一把”的思想入場,也逃不過燈下黑的盲目。

2018年,豎屏劇小火了一把,在“2019第一風口”的期待中,先入局的一批人依舊沒有等來風口,可以說,從豎屏劇元年至今,誰都沒有贏。

但,誰也沒有輸!

當短視頻告別單純的形式“瘋狂”,新一輪競爭剛剛拉開帷幕,而豎屏劇正在走向舞臺中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