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必泽空间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缩写为SST)是美国宇航局2003年发射的一颗红外天文卫星,是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最后一台空间望远镜。斯必泽空间望远镜耗资8亿美元,原名为空间红外望远镜设备(SIRTF),2003年12月,经过公众评选,该卫星以空间望远镜概念的提出者、美国天文学家莱曼·斯必泽的名字命名。望远镜工作在波长为3-180微米的红外波段,以取代先前的红外线天文卫星(IRAS)。

太空装备 之 斯必泽空间望远镜

斯必泽空间望远镜总长约4米,重量为950千克,主镜口径为85厘米,用铍制作。除此之外还有3台观测仪器,分别为:

红外阵列相机(IRAC),大小为256×256像素,工作在3.6、4.5、5.8和8微米4个波段。

红外摄谱仪(IRS),由4个模块组成,分别工作在5.3-14微米(低分辨率)、10-19.5微米((高分辨率)、14-40微米(低分辨率)和19-37微米(高分辨率)。

多波段成像光度计(MIPS),工作在远红外波段,由3个探测器阵列组成,大小分别为128×128像素(24微米)、32×32像素(70微米)和2×20像素(160微米)。

为避免望远镜本身发出的红外线干扰,主镜温度冷却到了5.5K。望远镜本身还装有一个保护罩,为的是避免太阳和地球发出的红外线干扰。

银盘上充满了大量的尘埃和气体,阻挡了可见光,因此在地球上无法直接用光学望远镜观测到银河系中心附近的区域。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长,能够穿透密集的尘埃,因此红外观测能够帮助人们了解银河系的核心、恒星形成,以及太阳系外行星系统。

太空装备 之 斯必泽空间望远镜

"斯必泽"是接收天体红外辐射的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必须在接近绝对零度(绝对零度=摄氏零下273度)的超低温条件下才能正常工作。为使它保持超低温,消除望远镜自身散发出的红外线的影响,保证其检测到的红外线都来自于其他天体,必须要给它装上液体氦或液氢。空间红外望远镜技术复杂,造价昂贵,且寿命短,因为一旦它的液体氦或液氢使用完了,它也就寿终正寝了。"斯必泽"设计的最短寿命为2.5年,目标寿命在5年以上。"斯必泽"是第一台与地球同步运行的太空望远镜,它的轨道也非常独特,是躲在地球的后面,与地球保持同样的角速度绕太阳旋转。这个轨道可使望远镜免受太阳的直接照射,等于给望远镜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冷却源,这样就可以少带一些液氦,不仅减轻了望远镜自身的重量,同时也节省了资金。

由于采用了大型红外阵列成像技术,"斯必泽"可以将目前的观测范围扩展上百万倍,甚至能够穿越气团和尘埃去分析恒星的诞生和死亡,帮助科学家揭开未知天体的神秘面纱,了解宇宙早期的模样。通过斯必泽望远镜,天文学家能够对银河系及其它星体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对那些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的星体进行进一步的观测。"斯必泽"在太空工作3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观测成果。NASA网站陆续公布了"斯必泽"获取的大量图像,使我们的耳目一新,大大地丰富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太空装备 之 斯必泽空间望远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