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偶像养成类节目时长的增加,为视频平台带来了可观的用户停留时间以及大量的会员付费转化,但这并不代表一切都万事大吉。偶像养成类节目不同于早期选秀纯技艺比拼、评委决定制的节目形态,它更着重于素人成为明星的过程展现,将选手个人成长与粉丝场外支持绑定,让选手在粉丝和导师的帮助下成功出道,从而产生独特的话题效应。

国内偶像养成类节目从开播起就引发巨大的话题,“练习生选秀”成为近年来突出的文化现象,甚至引发“偶像经济”,盘活中国训练生体系。随着播出的深入,节目的时长也开始野蛮生长,单期时长由1个半小时飙升至2个半小时左右,有些超过3个小时,最长甚至超过5个小时,这成为了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又一轮新景观。

部分网络选秀节目单期时长

互联网非线性播放、多线程运作的媒体属性,给予了网络选秀节目更多的发展可能,也让节目制作者们能够根据节目特性自我调整、分配时长、匹配最精确的用户画像。爱奇艺相关高层在事后复盘《偶像练习生》的成功经验时就表示:“超常规时长”制作是主动为之。

在“超常规时长”的表态中,透露着平台独特的节目运营逻辑,也有着更多的商业因素考量。但我们仍然要发问: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内容真的多到一两小时内播不完吗?超长的节目时长又为何成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潜规则”呢?

养成需要时间,从管家上菜到自助餐厅

除了互联网属性,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内在逻辑也使得其在节目时长上必须“肆无忌惮”。

偶像养成类节目不同于早期选秀纯技艺比拼、评委决定制的节目形态,它更着重于素人成为明星的过程展现,将选手个人成长与粉丝场外支持绑定,让选手在粉丝和导师的帮助下成功出道,从而产生独特的话题效应。

这类节目的一大特点,在于参加选手的数量众多,101系列都是超百人的情况。而为了帮助粉丝完成偶像养成这一重要环节,必须尽可能多地展现选手的样貌状态,以“带领”用户寻找心头所爱、完成对人物的陌生到了解,并持续锁定pick 。所以,一期节目想要雨露均沾到每个人的表现,只能通过增加节目时长来实现。

以往的选秀节目,是“管家上菜”的播出方式,在有限的时长内,导演作为管家,将精心策划的节目内容呈现给观众,达到统一的意见输出。而网络时代的初期偶像养成类节目,则更偏向于“自助餐厅”式的播出方式,即将内容排列整理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自主选择观看区间。

可以说,对于时长的争夺,其实是节目对于用户注意力的争夺,更是平台对增量的争夺。时长的增加,粘住了粉丝与偶像,也粘住了用户与平台。通过高强度的偶像曝光,最大限度地留存了粉丝对于养成的参与热情,也为初世代偶像产业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整期拆分、一周双播,当下网络选秀的“小心机”

随着《青春有你2》开年热播,新一轮偶像养成类节目热闹来袭。2018年主动选择“超常规时长”制作的爱奇艺,这次却换了新玩法。

在播出时间上,节目首先是宣布将于每周四、周六晚播出,实现偶像养成节目的“一周双播”。而上线后用户也发现,单期节目被分为了“上、下”两集,播到上期结尾处,画面会标示“即将自动播放下期”。

这种“双期双播”模式,更多的还是名义上的人工分段,节目间并没有内容上的区隔,仍然遵循叙事逻辑,像极了“断点续播”。

若仔细分析今年网络选秀节目对于时长分配的操作,仍然能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节目上下期各只有1小时左右,甚至《青春有你2》第四期(下)只有31分钟,但整期节目加到一起就达到2小时左右。“一周双播”带来的时长翻倍,让原来一周播一期2-3小时的节目,变成了一周播两期4小时。

《青春有你2》每周两期累计时长

同样地,5月2日起上线的腾讯视频《创造营2020》也在每周六、日双播,据目前的播出状况来看,其每一集的上下两期时长均在2小时左右。对比往季《创造101》、《创造营2019》2-3小时的单周内容量,今年巧借双播,达到近4个半小时,也就是说,单期时长下降了,但总量却增加了。

可见,横向时间延长、纵向时间缩短成为今年网络选秀节目共同的“小心机”。一方面,,平台希望带给用户留出足够的喘息时间,以适应快餐化的观赏习惯。同时,海量路人也不会因为超时长内容被吓退,而是有足够耐心看完一期的大部分内容,增加留存率。

另一方面,横向时间的延长,帮助了整体节目热度的持续,从进入周末前就开始霸占社交话题,让核心IP节目带来至少一周四天的热度反馈,节目分段了,实际上也让数据更好看了。短内容、多话题,或许会成为今后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制作新思路。

结语

尽管偶像养成类节目时长的增加,为视频平台带来了可观的用户停留时间以及大量的会员付费转化,但这并不代表一切都万事大吉。无论是对于人才大幅增长的练习生行业,还是偶像养成类节目市场,在前进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诸多问题,观众的新鲜感已经不再。时长不是遮羞布,持续火爆之后,来自行业与市场的反馈仍然带给我们很多冷思考,偶像养成类节目依然需要探寻新出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