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汾市区出发一路往东南方向,一个多小时到达翼城。封比村就位于县政府驻地唐兴镇,距离县城4公里左右。

远远望去,绵山像一口倒扣着的大锅,从广阔平坦的田地突兀而起。公路两旁是大片大片绿色的麦田,微风徐来,麦浪翻滚,清香扑鼻。来到山脚下,从县城来的邓杨带着双胞胎女儿和家里的老人也刚停好车,准备爬山。邓杨说:“一家子出门,要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吃,还不能太累,这里正合适。”

山脚下是德孝文化广场,有介子推雕像,四周是晋国二十四幅故事壁画。传说晋献公在位时,建都于曲沃,介子推割股奉君、背母隐居就发生在这里。故事流传千古,并由此产生了“寒食节”。通往山顶的台阶格外陡峻,走到半山记者已是汗流浃背。一路拾级而上,到达山顶的介侯祠,只见红色的外墙庄严肃穆,铜铃迎风摇摆,发出清脆的铃声。介侯祠内有三座雕塑,中间是介子推,两边分别是介子推母亲和好友解张。站在山顶俯瞰,县城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介子推的故事道尽忠孝礼义,诉说人间真情。但外地游客们都有同一个疑问,那就是这里和介休绵山到底哪一个是当年故事的发生地。关于这一点,邓杨说:“作为翼城人,我更相信翼城绵山才是当年介子推背母隐居地。近年来,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此有过较为详细的考据。”

其实,无论当年的故事发生在哪里,历史早已随时光远去,文化却作为一种传承,成为教化的载体。如今,人们在踏青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本身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感召力。

唐兴镇党委副书记王奇介绍,经过几年的发展,“德泽百世、孝行天下”文化旅游品牌在这里唱响。封比村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德孝文化旅游节,村里还成立了古绵山文化艺术团、花鼓队等,年游客接待量达25万人次。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各项活动都未开展。

绵山就像翼城的“后花园”,这里不仅是登山望远的好去处,也是采摘休闲佳地。近年来,封比村陆续投资1200余万元建设了100多个特色采摘大棚和500亩果林。从每年2月开始,草莓、火龙果、桃子、甜瓜、西瓜、樱桃、西红柿、黄瓜等果蔬陆续上市,可以一直持续至8月。来到村北的大棚基地,随意走入一家,一股奶香扑鼻而来,晶莹剔透的草莓一簇一簇,让人垂涎欲滴。

封比村党总支书记吕文慧说:“村里春有百卉绿,夏有百花香,秋有百果红,冬有松柏青,形成了以德孝文化、生态旅游、采摘、餐饮等为主的全新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全村社会经济总收入10300余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多元。”

本报记者郭玉琴

(责编:温文、刘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