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么,这位名叫沈安娜的年轻女子,是如何一步步打入国民党核心的,并成功潜伏在蒋介石的身边的呢。受苏联的影响和华明之、舒曰信的建议,沈安娜将名字由沈琬改成了安娜,姐姐改成了伊娜。

1940年2月,一本名叫《摩擦从何而来》的小册子在中国各地疯狂传阅,册子里收录的是当时国民党的机密文件,内容是反共剿共。这个时候,正值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关键时刻,这些文件的公开,无疑是将国民党公然破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嘴脸,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为此,国民党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谴责,一时间也是灰头土脸。

不久,国民党召开五届十中全会,在讨论军情泄露问题时,元老张继无奈地表示:“提起共产党,我就汗流浃背啊!”接着,他向蒋介石埋怨道:“委座难倒丝毫没发现,你身边就潜伏着共党吗,不然,如此机密的文件怎么转眼就到了共党那边呢?”

当众受到这样的指责,蒋介石的面子自然是挂不住,他当即拂袖而去。那么,蒋介石的身边,真的潜伏着我党的红色特工吗?

1948年4月14日,《中央日报》刊登了一张国民党中央党部会议的照片。照片上,蒋介石正在发表讲话,而主席台的右侧,距离蒋介石一桌之隔的位置,您看到了吗?有一位正在埋头记录的女速记员。

蒋介石在主席团讲话,右二就是担任速记的沈安娜

她就是让张继感到“汗流浃背”的共产党员,这次也是她及时传递情报,拆穿了国民党的反共阴谋,使得抗日统一战线得以继续维护。她的名字叫沈安娜,被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女人”!

沈安娜

那么,这位名叫沈安娜的年轻女子,是如何一步步打入国民党核心的,并成功潜伏在蒋介石的身边的呢?今天开始,我们“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为您讲述谍战玫瑰——沈安娜的传奇故事。

学生时代的沈安娜

沈安娜,原名沈琬,1915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伯父是前清翰林,父亲也是前清秀才。虽然家世显赫,书香门第,但因为少年丧父,家道中衰,沈安娜从小性格倔强,最喜爱的古诗词是《木兰辞》,7岁时,她被家里强行裹脚,因此对这种封建陋习厌恶至极。这也为沈安娜后来积极反封建、追求妇女解放打下了基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沈安娜正就读于泰兴县立初级中学。在学校进步老师的影响下,她和同学们多次参加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抗日救国宣传活动。而此时,比她大3岁的姐姐沈珉正承受着封建包办婚姻的束缚,被迫辍学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地主的儿子。沈安娜非常同情姐姐的遭遇,为避免自己重蹈不幸,1932年夏天,姐妹俩在二哥的支持下,离家出走,到上海寻求新生。

到上海后,沈安娜准备报考上海南洋商业高级中学,这是一所由东南亚爱国华侨吴醒濂先生创办的学校。找到学校时,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了。苦闷中的沈安娜,得到了一位门房老伯的帮助。老伯告诉她校长不在,让她到教育主任室去找毛啸岑先生。毛啸岑夫妇,也因此成为了沈安娜“一生的恩师”。

南洋高级商业中学旧址(1934年摄)

1934年初的一个阴天,下着毛毛细雨,沈安娜和姐姐因没有路费回老家泰兴,便去给毛啸岑夫妇拜年。在恩师家,她们第一次见到了两位南洋商业高级中学的男校友,一位是已毕业的舒曰信,另一位便是在校读书的华明之。受苏联的影响和华明之、舒曰信的建议,沈安娜将名字由沈琬改成了安娜,姐姐改成了伊娜。

左:舒曰信;右:沈珉(沈安娜姐姐)

其实,当时的舒曰信和华明之都是革命青年,“中央特科”成员。谁也没想到,日后舒曰信成了姐姐沈珉的爱人,华明之则与沈安娜结为革命伴侣。

此时沈安娜因无钱交学费而辍学,为了日后独立谋生,她进入上海炳勋中文速记学校学习速记。学习期间,沈安娜十分刻苦,成绩优异。

沈安娜在上海炳勋中文速记学校求学时所用的课本和词典。

1934年11月,国民政府浙江省机关派人到沈安娜就读的学校招聘速记员,校长推荐了成绩名列前茅的沈安娜,招考人员对沈安娜的专业素质也比较满意。然而,沈安娜却表示,对这份工作没有兴趣。

原来,当沈安娜和姐姐从苏北小县城来到上海这个远东大都市后,很快发现灯红酒绿的背后是国民政府的腐败丛生。对接受过进步思想的沈安娜来说,国民政府就是反动官僚的“衙门”,因此去这种地方工作,显然是违背自己的理想,当校长询问她的想法时,她当即就拒绝了。

19岁的沈安娜,1934年摄于上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