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大頭娃娃”事件今日登上新聞熱搜。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晚間發佈公告,責成湖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對涉事商家進行徹查,依法從嚴從重處罰,及時向社會公佈調查結果。總局指出,固體飲料是普通食品,不是嬰幼兒配方乳粉,更不是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其蛋白質和營養素含量遠低於嬰幼兒配方乳粉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固體飲料”爲何能冒充“特醫奶粉”進入藥店及母嬰店銷售?業內人士指出,幕後其實並非“假冒”二字這麼簡單。

網絡截圖

郴州爆出“大頭娃娃”

據湖南經視報道,郴州市多名家長反映,因孩子牛奶過敏,醫囑建議食用氨基酸奶粉,隨後家長在母嬰店導購人員的推銷下,購買了名爲倍氨敏的“奶粉”。在長期服用這種“奶粉”後,兒童出現了溼疹、拍頭、頭骨畸形生長發育滯後等症狀,被醫院診斷爲“佝僂病”。受害家長表示,倍氨敏包裝上有“固體飲料”字樣,但母嬰店導購人員稱“這是牛奶的另外一個簡稱”。

天眼查資料顯示,倍氨敏的生產商爲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成立於2015年2月2日,註冊資本爲200萬元,其經營範圍包括含乳飲料和植物蛋白飲料、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固體飲料、特殊膳食食品、保健食品的銷售等。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由四個個人股東持股,法定代表人肖詩弧持股67.9%,爲第一大股東。

涉事的母嬰店爲永興縣愛嬰坊用品步步高店,成立於2016年,註冊資本5萬元,爲個體工商戶,法定代表人廖銀軍,經營範圍爲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特殊食品、嬰幼兒用品、童裝零售;嬰幼兒游泳服務。

網絡截圖

網絡截圖

此次並非倍氨敏首次出事。媒體報道指出,2019年,有湖南消費者爲牛奶過敏的嬰兒購買食用倍氨敏半年後,嬰兒出現體重下降、拍頭等症狀,也被醫院診斷爲“佝僂病”。

“固體飲料”不得暗示功效

“固體飲料”當成“特醫奶粉”銷售,郴州並非特例。

家住廣州番禺的陳女士向南方日報報料熱線反映,其去年11月因不到一歲的兒子發育遲緩、拉肚子、溼疹等問題到醫院就診,醫生推薦轉食“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她在醫院旁邊一家大藥房購買時,藥店工作人員建議購買一種叫做“佳瑞寶”的氨基酸配方粉。“我看到包裝上有固體飲料的字樣,覺得有點奇怪,但藥房的人說這就是一種特殊奶粉,很多人都買,銷量很好。”陳女士告訴記者,她當時買了三罐回家,後來諮詢一位學醫的親戚後還是決定退了貨。

記者走訪了廣州海珠區數家藥房和母嬰店,未見上述“固體飲料”銷售。業內人士指出,該類產品主要佈局在醫院周邊以及二三線城市。

記者瞭解到,上述“佳瑞寶”的產家是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而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官網一份通報顯示,2019年6月,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青島金大洋乳業有限公司未取得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和生產許可,將生產的固體飲料以具有一定功能性質的“配方粉”形式出售,宣稱能解決嬰幼兒過敏等問題,被責令停止生產召回相關產品,並依法立案調查。

網絡截圖

根據今年2月發佈的《市場監管總局關於修訂公佈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的公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包含“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而“固體飲料”則包含在“飲料”這一大類中,其中包括“蛋白固體飲料”。

市場監管總局在上述通報總指出,非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人羣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並要求地方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舉一反三,針對獲得飲料、糖果製品、代用茶、其他食品等生產許可的,產品易誤導消費者與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混淆的普通食品生產企業,加強監督管理。

龐大過敏寶寶催生特醫市場

“固體飲料”到底是什麼?爲何會進入藥店搶佔“特醫奶粉”市場?這或許跟背後龐大的消費需求市場有關。

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兒科專家告訴記者,中國牛奶過敏寶寶發生率達到0.8%-3.5%,相當於30個寶寶中就有1個牛奶過敏,按照中國每年出生1500萬新生兒來粗略計算,每年至少有50萬以上的寶寶牛奶過敏,這是一個龐大的羣體和市場。對於這些牛奶過敏寶寶,服用水解配方奶粉可以緩解乳糖不耐受的情況。這類產品按照等級高低分爲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配方粉、部分水解配方粉。

“上述固體飲料,其實就是以牛奶爲來源進行改造後的配方粉。打個比方說,特醫奶粉相當於是市場上的‘原研藥’,而固體飲料相當於是‘國產仿製藥’。”這位兒科醫生解釋,單純從醫學角度看,使用合格的“固體飲料”產品,也有一定效果,而且對二三線城市以及農村地區家庭來說,這一產品也更加便宜。但是國產配方粉劃分到“固體飲料”目錄下,很容易引起誤解。“不少同行都遇到家長投訴,爲什麼給孩子喝‘固體飲料’。”

2016年7月1日,《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管理辦法》正式頒佈實施,開啓千億特醫食品“藍海”。但特醫食品註冊對標藥品,對產品註冊設置了較高的准入門檻,對企業生產企業研發能力、生產能力以及檢驗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官網公佈的信息,目前獲得特醫食品註冊資質的主要以雀巢、雅培、美贊臣等外資巨頭爲主,國內僅有聖元、貝因美等幾家企業獲得相關資質。記者瞭解到,目前市面上的特醫配方奶粉價格昂貴,以雀巢一款深度水解配方奶粉爲例,一罐400克零售價在300元以上,相當於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兩倍多。

乳業專家宋亮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某外資企業的一個系列特配粉,從研發到配方申請下來就要5000萬元,國內一些企業根本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專業背景,只能鑽監管空子,打固體飲料的擦邊球,產品配方也多是模仿國外品牌。

上文的兒科醫生也指出,郴州“大頭寶寶”事件,不排除涉事企業本身產品存在偷工減料的問題。固體飲料相對於特醫食品,要求沒那麼嚴格,前者可能只關注蛋白質處理水平,而優秀的廠家則會關注到更多細節和營養物質補充,“最好不要把這種特殊配方粉作爲嬰兒的唯一營養來源,尤其對於6個月前的嬰兒,是否只喫特殊配方粉,業內仍然存在爭議。”

【記者】嚴慧芳

【作者】 嚴慧芳

【來源】 健康生活圈南方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