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先生路过那儿的时候,想与老僧攀谈几句,问问主持法会的高僧情况,再问问法会的情况。老僧还是没有说话,他对张先生笑了笑,伸出满是混凝土的双手接过那尊玉佛,看也未看,竟丢进了混凝土里。

张先生是一位居士,笃信佛教,一心向佛。只要听说哪儿有名山大刹,他一定要参拜;如果听说哪儿有高僧大德,他也一定要去拜访。据说,他凭一己之力,供养了三十多名僧人。那些僧人可了不得,有的出镜率很高,在电视台搞过讲座;有的著述颇丰,书籍、光盘,一摞一摞的,简直可以用著作等身来形容;还有的交友颇广,与很多政要都有合影呢。当然,张先生和他们也有合影。

张先生供养了高僧,高僧对他也不薄,赠送他许多开光的念珠、手串、佛像之类的物品,据说价值不菲。张先生为此非常得意,与其他居士交流的时候,经常抚摸着满是包浆的念珠说,无上功德,不过如此。

有一回,张先生听说苏州某寺院有场法会,是当世著名的某高僧主持。他心里痒了,决定前往,去聆听一场洗涤心灵的讲座。于是,他带上精心准备的玉佛,决定供养这位高僧,并皈依在他的门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对张先生来说,实在是圣地,不仅美如天堂,还有那么多寺庙,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大佛国啊!一路上,张先生都在赞叹,生于燕北老死江南,若能在这儿安度晚年,也不枉一生。

举行法会的寺庙就在前面,为了表达潜心向佛的诚意,张先生下了车,徒步向山门走去。青石台阶上行人穿梭,络绎不绝,连石板都踩坏了,坑坑洼洼的,看来这儿真是座香火鼎盛的寺庙。再往前走,有一名老僧正用小推车拉着混凝土补路。这名老僧须发皆白,穿着破旧的僧衣,将混凝土一铲铲倒进坑洼处,石阶修复了,老僧却累得气喘吁吁,时不时挥动袍袖拭着汗。张先生路过那儿的时候,想与老僧攀谈几句,问问主持法会的高僧情况,再问问法会的情况。老僧却不说话,继续干他的修补工作,混凝土粘了满袍,很快凝结成穿山甲一般的结痂。

张先生倒不在意,继续向上爬,终于进了山门。

法会开始了,无数善男信女顶礼膜拜,迎接那位高僧。张先生很激动,他伸手摸了摸衣袋里的玉佛,心想礼物会不会太轻了,这可是当世著名的高僧啊!

高僧终于登坛了。张先生怀着无比景仰的心情,投眼望去,心里竟“咯噔”一下。坛上受万人景仰的高僧,赫然竟是那位修路老僧,破袍犹在,泥渍未干。只见他巍巍然坐下来,道貌肃然,忽然多了一分庄严。

张先生迷惑了,整场法会都在走神,他实在弄不明白,这次感受与以往都不一样。当然,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这位高僧与他之前遇到的“高僧”都不一样。直到法会结束,他也没回过神来。他在寺庙住了一天,第二天恍恍惚惚走出山门,在天梯般的石阶上又见到了老僧。张先生这才回过神来,就像刚睡醒似地。也不知为什么,一股莫名的敬意油然而生,他慌忙走过去,掏出玉佛,捧在掌心里,恭敬地递了过去。

其实这是一尊价值不菲的玉佛,通体透亮,莹润可人。张先生捧在手里,却觉得拿不出手,太过寒酸。

老僧还是没有说话,他对张先生笑了笑,伸出满是混凝土的双手接过那尊玉佛,看也未看,竟丢进了混凝土里。晶莹的玉佛不见了,它被填进了石坑,和混凝土凝固在一起,再也不能得见天日。

张先生愕然,他望着老僧空空的双手惊呼:“玉佛,玉佛呢,佛在哪儿?”

老僧又笑了,这下他开口说:“那可不是佛,那是石头,与你脚下的石头没有两样。你问我,佛在哪儿,你说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