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487年第一次,陕西地区发生6级地震,小雁塔塔自上而下被一英尺宽的裂缝炸裂。据记载,清代学者朱集义曾这样描述:“噌吰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

千年“不倒翁”的西安小雁塔,竟能地震后自动愈合,这是真的吗?

西安大雁塔人尽皆知,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还有小雁塔,相比之下小雁塔的知名度显然要小得多。从地理位置上看,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的荐福寺内,地理位置和周遭环境并不繁华。其实小雁塔原名荐福寺塔,因为小雁塔与大雁塔外观特别相似,更名为小雁塔。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故名“小雁塔”,大雁塔64米左右,小雁塔43米左右,一大一小更是地位的形象说明。它们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有一个古老的钟,是《雁塔晨钟》中的一个,叫做“关中八景”。这个金铁钟的起源是惊人的。从时间上看,它是1192年铸造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从尺寸和重量来看,它的周长为8米,重量约为2万斤。它当时的功能主要是为市民报时。据记载,清代学者朱集义曾这样描述:“噌吰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他的这首诗描绘了钟声的洪亮,雁塔的巍峨。关中八景中,只有雁塔晨钟是唯一以声音而取胜的景。

在漫长的岁月里,小雁塔经历了无数奇怪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三离三合”。那是怎么发生的?1487年第一次,陕西地区发生6级地震,小雁塔塔自上而下被一英尺宽的裂缝炸裂。然而,在1521年的另一次大地震中,裂缝一夜之间又闭合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

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官员在回家的路上晚上留在小雁塔。听了这个“神合”僧侣堪广的故事,亲眼目睹,我感到非常惊讶。后来这件史料被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于是就有了小雁塔的门:“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的记载。

第二次是明代嘉靖三十四年。由于华县地震,小雁塔出现了第二个裂缝。嘉靖在42年又发生了一次地震,塔又神奇地关闭了。第三次是康熙新圩塔的第三道裂缝,这道裂缝在新洲年间自动复合而成。对于一座砖塔来说,在几次地震后,它能一次又一次地自然复合而不倒塌,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雁塔恢复时,发现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这是因为根据西安当地的地质条件,古代工匠们专门在塔基建造了一个半圆形的夯土球体,地震后均匀分布,使小雁塔像不倒翁一样,虽历经数十次地震,仍屹立不倒。就像现在火遍大江南北的“不倒翁”小姐姐一样,翩翩起舞,却不曾倒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