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有不少脾氣火爆的急性子,比如馮小剛就是其中之一,他有一說一從不嘴下留情。不過在影視圈混還是要溫和一點,雖說很多現象讓人痛斥,但就算批評的時候也要圓滑一點。馮導早年的口碑非常好,網友們都很喜歡看他的電影,但自從他噴國內“垃圾觀衆”太多後,他的片子就無人問津了。

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是幾年前他拍的一部作品票房未達預期,然後他心直口快吐槽了一番,但這無意間得罪了“衣食父母”。雖說馮小剛吐槽的有一定道理,但對觀衆開炮誰受得了?網友花錢買票進場去看電影,結果一邊卻有電影從業者說你是“垃圾觀衆”,這也太不尊重消費者了吧?馮導說這個話是因爲《我不是潘金蓮》票房不佳,從他的言語之中能感覺到他是怪觀衆沒去看他的電影。

馮小剛在一次接受採訪時候說“國內垃圾電影遍地,也和大批垃圾觀衆有關”,這話有也沒說錯,內地確實爛片太多了。馮小剛談到:“這也是觀衆最愛說的話,那是不是因爲有很多垃圾觀衆,才形成了有這麼多垃圾電影?中國電影現在這麼的,讓觀衆覺得吐槽,一定是和大批的垃圾觀衆有關係,往往垃圾電影票房還很高”。馮小剛說這話也有人分析說是在暗諷《惡棍天使》,因爲當初他的《老炮兒》被打壓了。

馮小剛的這個點評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但也有很多聲音批評他太過於直白。電影本來就是娛樂消費品,而這裏面又分很多種類,粉絲經濟不就是這麼來的嗎?觀衆去看偶像的電影沒毛病,不然片商花那麼錢請明星來幹嘛?不能說因爲你的電影沒人看就怪其他人壞了市場吧?國內市場的包容性很強,至於能不能大賣票房就要各憑真本事了。

《我不是潘金蓮》票房成績其實也不差,馮小剛之所以發飆是因爲他簽了5億票房保底協議。一般正常來說以他的咖位和影響力,票房隨便收個5億以上是不難的,但沒料到一向很穩的馮小剛竟然意外“翻船了”。該片因爲題材等原因推出後票房吸金力不佳,期間馮小剛還批萬達爲了“私人恩怨”不給他排片量。

《我不是潘金蓮》起初票房是一般,但後來慢慢磨也取得了大豐收,馮小剛到底還是國內名導。該片內地最終票房大賣4.82億元,按分賬比例算,片方分得1.82億元。這個票房也很接近5億保底目標了,其實這些所謂的保底都是他們業內的文字遊戲,這些東西真真假假,很多時候都是配合宣傳做噓頭來炒作的。而本片實際成本連1億元都沒有,單是分賬票房投資人就賺了8200萬以上。

《我不是潘金蓮》內地最後票房大賣4.82億元,但這期間的過程讓馮小剛有點不爽,不然他後面也不會在採訪中吐槽“垃圾觀衆”太多了。那有網友就要問了:馮小剛的底氣何來?熟悉國內電影市場的人都知道,馮導一直是影壇的常青樹常勝將軍,他有手裏有數據啊,他有什麼不敢說的,而且他的資歷也擺在那裏。但話說出去一時爽,負面的影響可是收不回來的,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後面的作品遭到觀衆抵制。

導演明星都是靠觀衆喫飯的,這邊大賣了票房,但畫風一轉導演卻又說“垃圾觀衆”太多,你怎麼看?不否認當下階段國產片的質量參差不齊,但存在即合理,電影的進去是需要時間需要一個過程來過度的。去年底馮小剛的新片《只有芸知道》就徹底撲街了,票房只收到1.6億元,創下他十多年來新低。你支持馮導的電影嗎?會去捧場嗎?歡迎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