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59年5月,英法联军悍然入侵大沽口,僧格林沁指挥清军奋勇还击,“督军力战,大挫之,毁敌船入内河者十三艘”,大获全胜,取得了清朝对外战争中罕见的一次大胜仗,一时扬威四海,欧洲人都知道清朝有一位名将僧格林沁。危急时刻,咸丰帝起用名将僧格林沁,任命他为督办京城巡防,任参赞大臣,带领火器营、前锋营、护军营、巡扑五营及察哈尔各官兵,以及蒙古诸部劲旅,可谓把压箱底的家当都拿了出来,与太平军决一死战。

明太祖朱元璋,自幼出身贫苦。为了糊口,朱元璋一度给地主家放牛为生,当了好几年放牛娃。不过,放牧这一“职业”虽然看起来不那么高大上,但也貌似是古代很有“前途”的“职业”,很多历史名人都曾经从事放牧。三国名将邓艾,隋末唐初的瓦岗寨义军首领李密,都曾为生活所迫从事放牧。清朝末年,也出过一个放羊娃出身的名将。

咸丰年间,广西金田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义军在一代枭雄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人统率下,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很短时间内就席卷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沉重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咸丰三年五月,太平天国定都金陵后,向清朝发起最后一击:北伐之战。

太平军在名将李开芳、林凤祥指挥下,一路势如破竹,当年八月就攻入京畿重地,直逼天津。清朝君臣一时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虽然接连派兵堵截,但都被骁勇善战的李开芳和林凤祥打的溃不成军。如果不及时遏制太平军攻势,他们很快就会兵临京师城下,清朝的数百年基业就会毁于一旦。

危急时刻,咸丰帝起用名将僧格林沁,任命他为督办京城巡防,任参赞大臣,带领火器营、前锋营、护军营、巡扑五营及察哈尔各官兵,以及蒙古诸部劲旅,可谓把压箱底的家当都拿了出来,与太平军决一死战。

僧格林沁不负重托,在一片哀鸿遍野的萧条气氛中,他独撑危局,力挽狂澜,先后在王庆坨之战、连镇之战、冯官屯之战中,接连击败太平军,并先后生擒李开芳、林凤祥,使得太平军北伐部队全军覆没。僧格林沁在最危急的时刻果断出手,帮助清朝度过了一次巨大的统治危机。

除了太平军的步步进逼,清朝还要同时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瓜分。而当时欧洲列强的军队战斗力与装备水平,已经与清朝军队出现巨大代差,是清朝前所未见的强劲敌手,面对西方强国的侵略战争,清朝几乎遭遇全败。清朝君臣上下,普遍存在畏惧洋人如虎的心态。

但僧格林沁却不信邪。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企图在天津登陆,威胁京城。僧格林沁再度临危受命,被咸丰帝委任为天津前线的总指挥。僧格林沁在大沽口炮台认真备战,修缮工事,增加火炮,在河道中铺设铁索和铁架,做好充足备战准备。1859年5月,英法联军悍然入侵大沽口,僧格林沁指挥清军奋勇还击,“督军力战,大挫之,毁敌船入内河者十三艘”,大获全胜,取得了清朝对外战争中罕见的一次大胜仗,一时扬威四海,欧洲人都知道清朝有一位名将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屡次在危急时刻挽救大清,堪称清朝定海神针。但鲜为人知的是,僧格林沁的出身却极为贫苦。他的祖上曾是蒙古贵族,到了他生父毕吉这一代,家道中落,沦为贫民。他的父母亲都靠为人放牧为生,僧格林沁就是母亲在放牧途中在野外生下的孩子。他从幼年开始,也为牧主放羊换取糊口衣食,一直到15岁。

僧格林沁有一个远方族叔索特那木多布斋,是清廷世袭的科尔沁左旗扎萨克郡王,身家显赫,他的福晋是嘉庆皇帝的三公主。但遗憾的是,这位郡王却一生无子,于是只得四处寻找亲族子弟继承家业。僧格林沁在族人的帮助下,经过道光帝的“面试”和批准,得以过继给扎萨克郡王,并最终继承了郡王爵位。

道光帝和15岁的僧格林沁一见如故,对他非常喜爱,把他召入宫中“宫廷教养”,从此这个放羊娃一步登天,“出入宫闱,最被恩豢”,长大之后,终于成长为大清朝的“定海神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