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腻不油腻,其实是个选择题

  2017年冯唐又为汉语贡献了一个热词,一时人人自危,老中青几代人,不分男女,都落入“油腻”的深坑。

  《红楼梦》里也有对这个话题的贡献。贾宝玉痛心于那些水做的女孩儿一等结了婚就变成了死鱼眼睛。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死鱼眼睛了。”

  这其实对男人也适用,已婚、变老之后不断沾染了油盐酱醋气、市井气和精明世故气,这些加在一起,构成了所谓中年式的油腻。

  但宝玉的这个说法太绝对。单身的女孩儿秋纹一样有谄媚、势利、尖刻不容人的油腻气,当了祖母的贾母,也一样有小女孩般的天真、有趣、玲珑气。

  《红楼梦》里的男人在这个话题上特别有内容,几乎能贡献出所有类型的油腻男形象。

  比如养生型油腻男。宁国府的家长贾敬,在整部《红楼梦》里没什么存在感,他热衷于寻医好道,在都外玄真观修炼,烧丹炼汞,别的事一概不管,放纵家人胡作非为。最终却正是因吃秘制的丹砂烧胀而死。

  87版电视剧《红楼梦》里,索性把贾敬的形象设置为一个形容枯槁的老道士。贾敬对于养生、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和执着,要远远高于保温杯党和枸杞党们。

  他几乎是用生命在养生,其余家族、事业、亲人全都抛诸脑后,这股澎湃的养生热情也是蔚为奇观,但在中国历史上倒并不鲜见,时至今日,也还有一批人数庞大的养生党前赴后继。

  比如好色型油腻男。贾赦那样的老朽,“胡子苍白了”却色心不死,看到“略平头正脸的”姑娘、丫鬟就不放过,“左一个右一个地放在屋里”,“只知道糟蹋女孩子的青春”。

  他看上贾母身边的鸳鸯,被拒绝后恼羞成怒,竟扬言“我要她不来,此后谁还敢收?……凭她嫁到谁家去,也难出我的手心。除非她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

  这个得不到就毁掉的老色鬼,不只是淫滥无度招人烦,且极为冷酷自私,为了谋夺几把扇子,他勾结贾雨村,害得石呆子家破人亡,为了几千两银子,把亲身女儿迎春许给“中山狼”孙绍祖,不到一年时间迎春就被作践死了。

  比如利欲熏心型油腻男。贾雨村这样的官场蠹虫趋炎附势,徇私枉法,毫无下限。连平日里善良忠厚的平儿都骂他是“半路途中哪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

  贾雨村也曾是一个文艺青年,经由甄士隐、林如海的帮助,依附贾府不断高升。他不缺才能、见识乃至抱负,甚至还有其超凡脱俗的一面,这样一个人,变成了大奸大恶的过程,反而更让人感慨。

  

  经贾府引荐入仕的贾雨村,最终成为贾府被抄的告密者

  

  在第一回中甄士隐的歌词中有一句:“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是对贾雨村这一类官场油腻男的注解,他们半辈子都在为“嫌纱帽小”这件事忙,结局却往往是“锁枷杠”。

  此外,还有贾政这样迂腐呆板型、贾珍这样荒淫无节制型、薛蟠这样言谈无知粗俗的油腻男。《红楼梦》几乎把油腻男们一网打尽。

  

  被柳湘莲暴打的薛蟠

  

  当然,油腻并不天然和年龄挂钩,也不是男人专有,那些一心只想取悦自己,已成他人视觉或社交公害者,都堪称“油腻”。

  相反,再老的人,只要保持着学习、好奇的心态、运动的习惯,不那么爱刷存在感,节制干净,都不会有油腻的感觉。

  反而人到中年以后,阅人无数,变成了一种温润如玉、老而弥坚的生物,不负时光,有趣有益。

  油腻不油腻,其实是个选择题。

  量身定制的,才是真正的灵魂美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