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事件、还原历史真相!评说历史趣事、为你解密中国各朝代历史!有趣的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让您了解有趣的历史放松心情,吸收历史精华掌控自己人生,无往而不利!我们的每条解密都会做到有理可言、有据可依,我们是一部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解密档案!

关于康乾盛世的讨论,时至今日已经是汗牛充栋了,各类信息洪流一哄而上,吞噬着人们的认识边界。一会是人们“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盛世”;一会又是打着颠覆历史、揭示历史真相的旗号,大喊“康乾盛世就是个笑话,最大的骗局”。

各类混杂的信息编织烘托出了信息爆炸的假象,而这一切也似乎使得人们对康乾盛世本来原貌的认识越来越模糊了。其实,康雍干时代的历史原貌并不复杂,只要捋清当时的历史现实,不偏不倚的读一读,到底是不是封建时代的“康乾盛世”,还是一个笑话,就很容易知道了。

著名的史学大师钱穆先生曾在其著作《国史大纲》的序言中,曾提到:“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史学大师钱穆先生这一句话,真是一句顶一万句,基本涵盖了读史、治学的精髓所在。

尤其是阅读研究中国的近现代史,必定要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没有那种存于内心的“温情与敬意”,不但无法了解认识到历史本身的面貌,反而会被道听途说的闲言碎语而迷惑,从而成为一种历史狭隘主义者。

秉承钱穆先生“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的读史治学态度,简单而全面的了解一下康雍干时代的历史现状,至于康雍干时代到底是封建时代的康乾盛世,还是一个笑话,所谓的历史真相就在其中矣!

康雍干时代的概念是指清朝入关后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统治全国时期,明面上的时间是1661年康熙继位到1795年乾隆退位,实际上的时间是从1669年康熙真正亲政到1799年乾隆逝世。在这三位皇帝前后长达一百几十年的时间里,被后人称为“康雍干时代”“康乾时代”。

一、康雍干时代的成就

第一,乾隆时期中国的版图最终奠定,统治国土面积达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千米。清朝建国之初,三藩平定之后,实际统治区域已经从明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汉地十八省),增加了奉天、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四大区域,外蒙古也纳入中央政府管辖。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新疆、青海真正意义上纳入清朝版图,西藏地区也归顺清朝中央政府。

换言之,等到乾隆末年,除汉地十八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央政府实际统治区域外,清朝中央政府实际统治区域应该还包括了整个东北地区(奉天、辽宁、黑龙江本就是清军入关前的大本营)、内蒙古(此时的内蒙古绝大数官员已经为流官)、新疆(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青海(西宁办事大臣)、外蒙古(乌苏雅苏台将军)、西藏(驻藏大臣)。其中外蒙古和西藏清朝中央政府实际统治程度较弱。

第二,乾隆末年,清朝总人口突破三亿,中国人口总数达到历史最高值,占据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因为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下,以农业为主,而从事农业生产则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封建社会的人口总数是体现一个王朝稳定繁荣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三,康雍干时期,清朝经济总量占据了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即使到乾隆末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的份额仍然超过整个欧洲五个百分点,大约相当于英国的八倍,俄国的六倍。

毕竟当时清朝拥有庞大体量,又处于重要的世界贸易的地点,长期的贸易顺差使得世界白银大量的流入国内,在某种程度上对经济的再繁荣有一定的作用。

第四,康雍干时期,国家财政储备雄厚,顶峰时户部银库存银多达六七千万两。户部银库是当时清政府国家财政收入的汇集处,除了各省满足自身的使用外,所有的税收都要运到户部银库。户部银库多达六七千万两,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清朝当时的经济状况。

第五,康雍干时期,完成了《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明史》等大型文化工程。其中《四库全书》更是收入了三千五百多种文献典籍,基本上涵盖了乾隆以前的所有重要文献典籍,它的卷数多达八万卷,是《永乐大典》的三倍多。历经十几年,等到《四库全书》修完后,又抄写了七部分别藏于全国各地,目前存世的《四库全书》还有三部半。

第六,康雍干时期,中国不仅在亚洲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也是很大的。在亚洲,特别是在清朝的周边,从南至北,很多都是中国的藩属国或者是臣服于清朝的小国;就算是在乾隆末年,清朝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是响当当的。

二、康雍干时代的隐患

第一,康雍干时期,普通百姓依然徘徊于饥饿存亡边缘。在封建时代,社会生产力基本上两千年没有发生过本质变化,这就注定了封建时代的普通百姓的生活只能徘徊了饥饿存亡边缘。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算是封建时代所有王朝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写照。要知道,封建时代所有王朝普通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丰年,全家人都能够吃饱饭;荒年,全家人都不至于饿死。”

就连基本上生存需要,凭借封建时代的生产力是满足不了的,封建小农经济实在是太脆了,一旦遇到荒年就容易引发连锁反应而破产。一旦遇到战乱,更是灰飞烟灭了。

乾隆后期,清朝总人口已经突破三亿,尽管耕地已经突破十亿亩,尽管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大力推广,尽管“摊丁入亩”“盛世滋生人口永不加赋”等等,依旧无法弥补封建时代的生产力落后的现实。

乾隆后期,人口膨胀,物价飞涨,吏治腐败,一旦出现荒年,则是漫天遍地的流民,百姓易子而食的惨痛历史不断上演;走投无路的流民大规模聚众造反的事情也开始频频发生。

第二,康雍干时期,皇权强化到了顶峰,留下了危害极大。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身上,一方面具备了封建帝王“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优点,并且将其亲身践行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则将封建皇权强化到了无以复加地步。

作为满族出生的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一方面具有满汉一家、天下一家的“大中国”观念,继承了中国历朝历代的以儒治国的思想;另一方面随着军机处的设立,皇权的极度强化,满清皇帝们则彻底打破之前历朝历代的儒家式的君臣关系,彻彻底底的把臣子当奴才看,当奴才用。

到乾隆后期,皇权已经强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登顶历史最高点,臣子们则是彻彻底底的奴才化了。一切军政事宜,群臣们只能靠揣摩皇帝的心思来提意见,御史一职则完完全全成为监察臣子的职业,再也没有监察皇帝的迹象了。

当皇权强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毕竟个人的才智是有限的,如乾隆中后期作出的“关闭通商口岸,只有广州一处”等等一系列重大事情的决策,全凭其一人决定,危害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就会慢慢显现出来。

第三,康雍干时期,作为随着不断加强皇权的需要,“文字狱”等一批极端手段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铺展开来,其当时造就的危害以及波及后世持久危害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第四,康雍干时期,国际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西方大航海,到康雍干时期,世界已经完全被瓜分完毕,新的世界格局开始逐步形成。

到乾隆后期,19世纪60年代,随着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世界生产力水平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随着马戛尔尼伯爵使团的访问清朝请求自由通商,被乾隆皇帝直接拒绝掉了。

三、康雍干时代的认识

总的来说,康雍干时代处于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王朝,以其所造就的成就来看,称其为封建时代的“康乾盛世”算是名副其实了。比起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开元盛世”等,“康乾盛世”应该算是封建社会的另一个高峰。

不过,对于康雍干时期,对于当时世界正面临从未有过的重大变局,中国作为一个老牌世界大国没能参与其中只能算是遗憾了,其实这个遗憾从明朝中后期就开始了,也就是中国从西方大航海时代、新航路开辟时,这个遗憾就开始了。

等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开始实现本质性飞跃,经过工业革命的国家与非工业革命国家人民生活状况开始发生本质变化了。康雍干时代一过,留给后世清朝统治者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年未有之变局!

参考资料:〖 《国史大纲》 、 《康乾盛世历史报告》 、 《清史稿》 、 《清史研究》 、《清朝文献统考》 〗

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我们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们严肃,但不乏味;我们客观,但不迂腐。历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读,我们一直在这儿望眼欲穿的等着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