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惜韩信再次华丽丽的错过了这次机会,说到识人,他实在和刘邦差太远了,和项羽倒是不相伯仲,大概带兵打仗的人在这方面都比较实诚吧。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韩信“愚蠢”的拒绝了项羽,选择继续效忠刘邦,错过了第一次更进一步的机会。

大家好,我们的校园社团那些事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淮阴侯韩信,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汉初三杰”之一,有着军神之称,就连汉高祖刘邦都亲自承认:
而在我们后世对于军事家的评选之中,无论哪朝哪代,哪种角度,哪种规则——甚至带有严重的个人好恶或者政治色彩,韩信也从来没有落选过前十行列。
这绝对是一名真正优秀的军事家,就连高祖最大的对手——西楚霸王项羽,最终也是垓下一战,败在了韩信的十面埋伏之下,四面楚歌之中。
但是这样的一位能力和功劳并重的“无双国士”,最后却屈死于吕后一介女流之手,不知令多少后世之人为之扼腕叹息。
那么,韩信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呢?绝大部分人都觉得他是“鸟尽弓藏,功高震主”所致,甚至就连韩信自己都这么说过:
但真相其实并非如此,韩信的死,是由于“高不成低不就”,而他这种级别的才能,是绝不可能“不上不下,泯然众人”的。
何为高不成低不就?且听我一一分析。
韩信,虽然已经是封王拜侯,但其实在他短短的一生之中,并非没有更进一步的机会,而且还不止一次。
这第一次是在他击杀西楚霸王项羽麾下的头号心腹大将龙且之后——龙且和项羽的关系,大家可以理解为关羽之于刘备,徐达之于朱元璋,就连一向无所畏惧,带着八千江东子弟兵就敢和二十万秦军破釜沉舟一战的项羽都害怕了,找人去和韩信说和——其实就是服软了。
项羽的意思就是,如今楚汉相争,韩信才是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无论他帮哪一边,都马上可以平定这场纷争,他建议韩信和他联手,轻松的灭掉刘邦,然后他们两人平分天下。
其实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贵族出身的项羽的缺点是优柔寡断,妇人之仁,而且不善识人,爱慕虚荣——但这同样也是他的优点,那就是言出必践,不会玩弄什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尔虞我诈的把戏。
而平民(甚至是无赖..)出身的刘邦恰恰相反,他度量极大,知人善任,为人宽厚,但却从来不懂什么叫信义和诺言,经常出尔反尔,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刘邦,韩信,项羽
所以,这个时候在项羽和刘邦之间,韩信是应该选择项羽的,因为这两位王者的承诺,分量根本是天差地别。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韩信“愚蠢”的拒绝了项羽,选择继续效忠刘邦,错过了第一次更进一步的机会。
也许韩信的才能和功劳都太大了,连老天都不忍心看他悲剧收场,所以又给他送来了第二次机会。
齐国有个善于相面的人叫蒯通——那个年代的人都信这个,比如那位大名鼎鼎的早早预言过曹操乃是“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许邵也是其中翘楚。
蒯通就来游说韩信,说他如果只想要保持现在淮阴侯的地位的话,并无把握,随时可能会被上面动手,只有放手一搏,更进一步才是王道。
当时项羽已亡,天下只有刘邦这一个王,更进一步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了——那就是取而代之。
可惜韩信再次华丽丽的错过了这次机会,说到识人,他实在和刘邦差太远了,和项羽倒是不相伯仲,大概带兵打仗的人在这方面都比较实诚吧。
错过这两次机会之后,连老天爷也只能徒呼奈何了,韩信先是被刘邦从他根基深厚的齐国给丢到了楚国,后来索性又以莫须有的罪名从楚王降级到了淮阴侯。
王,候,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其实韩信这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
我们来看看这时候的汉初三杰,张良最聪明,早早就告辞而去了,只得了个留候的虚名;而萧何位居丞相,但却是战战兢兢,不停的自污,就怕刘邦对他有所忌惮。
曾经月下追韩信的萧何,最后却又害了韩信,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其实萧何的特长是内务和后勤,对于刘邦的威胁是很小的,他尚且都如此,更何况韩信呢?
这时候的韩信,就应该承认失败,彻底放权,退出这场棋局,做个闲散的富人就可以了,但他却任然不甘心,而且多有怨言,比如有一次他路过大将军樊哙的府邸的时候,樊哙诚惶诚恐的来迎接。
这里樊哙完全是跪拜韩信,并且自称为“臣”,须知这个时候他已经降为淮阴侯了,而且地位远不能和樊哙相比。
但是韩信却扬长而去,并傲然道:“以我的才能,现在居然就和樊哙这种人为伍了。”其不甘和自负,溢于言表。
正是因为韩信两次“更进一步”的机会没有抓住,而在已经没有机会的情况下,却又不甘心老老实实的放下权力和自尊,而他的才能和资历又让上面的刘邦甚为忌惮。
其实刘邦为人还是比较宽厚的,如果他来处置韩信的话,最多也就是罢免官职,永不录用而已。
但奈何最毒妇人心啊,吕雉这个女人可比刘邦阴毒狠辣了十倍都不止——试想连“人彘”这种灭绝人性的事情都能做出的毒女人,韩信落到她手里,除了一死还能有第二种可能吗?
但是韩信的结局无疑太悲催了,就连太史公都忍不住替他叹息了一番,说他本来是可以做周公,姜太公这个级别的名臣的,但是,时也,命也。。。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