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正值暑假期間,但在海河教育園區的天津市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內,機器轟鳴。來自全國多家高校和企業的學生、員工們,正在這裏接受更加專業、系統的技能培訓。其中,機電類培訓項目的“總設計師”正是我們要採訪的對象──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教授、國家技能大師劉玉亮。

實訓中心4樓的靜謐與樓下實訓教室的“熱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劉玉亮技能大師工作室就在這層樓的拐角處。工作人員輕輕地敲門、推門,把記者帶進了工作室。此刻,劉玉亮正全神貫注地盯着眼前的一臺“機電一體化實訓裝置”。一會兒,他彎腰伸手拿起了裝置中的幾個模塊放到了左邊,猶豫片刻後又放到了一旁,之後又拔掉了幾條紅黃導線……做完這些後,他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臉上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回頭的一刻,才發現一直站在他身後的記者。

“‘涵養班’的學員最近要開始高強度培訓,我一直想對他們使用的實訓設備進行一個改造和優化處理,剛纔試着把所有模塊拆掉。這樣的話,如果你想完成從原材料加工到裝配的工藝過程,就要從設備的各個模塊設計着手,完成功能設計、電氣原理圖設計、元器件選型、控制軟件開發工作,然後進行各個模塊的安裝、調試,並最終構成完整的系統。加強對工程項目實施過程的理解,更適應企業需求和個人未來的全面發展。”劉玉亮說。

前不久,海河教育園區啓動“工匠涵養”創新工程,面向園區高職院校遴選了30名優秀畢業生開展專業培訓。“這些學生都是非常優秀的技能人才,也是未來的‘準工匠’。對他們的培訓,不可能使用常規教材和一般的教學模式。”劉玉亮解釋說。

劉玉亮曾有過很多身份──工程師、企業家、教授,衆多榮譽加身。不過對比曾經的“輝煌”,劉玉亮坦言自己更喜歡現在的工作──“培訓項目設計師”。“現在每年到實訓中心接受培訓的學員超過1萬人,這些學員的技能水平參差不齊,我們需要對不同的學員開發不同的培訓課程。雖然很辛苦,但是可以把我們的理念和技能傳遞給這麼多人,爲國家培養更多的技能人才,意義重大。”劉玉亮說。目前,他已組織開發了49個專項職業能力培訓項目和21本中天實訓教程叢書。

下午兩點,劉玉亮起身向樓下走去,最近有幾個培訓開班,他要去現場聽聽課,根據學員反饋做好修改培訓大綱的準備。“您眼中的‘大國工匠’是什麼樣子的?”下樓途中記者問到。“精益求精,專注敬業,淡泊名利、持之以恆,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有着很深的愛國情懷。這些不僅是我們要傳給學員的,也是值得我們所有人用一生去學習和實踐的。”劉玉亮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