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熱評丨保姆殺僱主 杜絕悲劇重演我們該做什麼?

亮出“免死金牌”?悶死老人保姆曾是“黑護工”丈夫:曾患精神病

江蘇溧陽83歲老人陳某癱瘓在牀,家人僱傭保姆虞某照料其生活。5月2日晚,犯罪嫌疑人虞某採取用衣被矇住陳某頭部、坐在陳某胸口、頭部等手段致其死亡。目前,虞某因涉嫌故意殺人罪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檢察機關也已提前介入。

爲老人找個保姆照顧其生活,卻找來個“殺手”,這讓被害人親屬始料未及,也在他們心中留下永遠的傷痛。近年來,類似悲劇時有發生,廣東“毒保姆”案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罪犯何某被判處死刑。據她供述,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她利用保姆身份殺害了多位老人。

類似何某、虞某這樣的“毒保姆”是極少數,不能因個別人而否定整個行業及從業人員。但不可否認的是,極端個案對一些家庭的心理衝擊,對行業形象的打擊,都是巨大的。杜絕這種悲劇,我們該做什麼?

第一,家庭通過正規渠道,找靠譜保姆。

廣東“毒保姆”案中,爲何某介紹工作的,是非正規家政介紹所;本案中,犯罪嫌疑人虞某是“毛遂自薦”找上門來。兩者的共同特點是:繞開了正規家政服務部門。

何某找工作的目的是實施犯罪,繞開正規家政部門應是有意爲之。而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因與被害人家人認識而被直接僱用。正規家政服務公司須對僱主承擔責任,因此對從業人員信息審查會更嚴、情況瞭解更全面。通過正規家政公司找保姆,顯然更靠譜,而繞開正規渠道自己找人,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引狼入室”的風險。

第二,通過監控等方式,有效監管保姆日常行爲。

如果被看護人不是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病人,或者低齡的孩子,而是有正常的表達能力,家屬經常問一問情況,對保姆的服務情況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真實瞭解。此外,裝監控也是一種有效的監管方式。只要監控範圍在合理限度,不向外泄露,就是正常合法的監管行爲,與隱私權無關。本案中,正是監控記錄下犯罪真相,犯罪嫌疑人才沒有逍遙法外。

遺憾的是在這起案件中,監控只起到了記錄、揭露犯罪的作用,而沒有實現阻止犯罪的效果。鑑於這一悲劇,今後,在被看護人的房間裝監控,或成爲請保姆家庭的“標配”。但一定記着:別隻自己看,也要讓保姆知道監控的存在。

第三:對於明顯不合理、可能誘發犯罪的”行規”,僱主要堅決說“不”,家政服務公司也應明確禁止。

虞某的犯罪動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廣東“毒保姆”案中,何某的犯罪動機,是“可以更快拿到錢”。一些保姆對僱主提出所謂“行規”,即使只幹一兩天就離開也要按照一個月收取費用,於是,變換僱主越頻繁,拿錢越快、越多。不少人猜測,“圖財害命”也可能是虞某此次犯罪的動機。對此,警方通報稱,到目前爲止,虞某的犯罪動機尚不明確。

查清犯罪動機之所以重要,是因爲任何犯罪都是在一定犯罪動機推動下實現的;只有搞清了犯罪動機,防範犯罪才能更有針對性。隨着偵查深入,最終會有答案。就這起案件來說,“圖財害命”未必是事實,但既然打着“行規”旗號的說法不合理,有可能成爲此類犯罪的誘因,那麼,僱主要堅決說“不”,家政服務公司也應明確禁止。

最後要說的是,從監控錄像看,虞某作案手法熟練;被害人家屬稱,作案後的她表現鎮定。不少人由此推測,這或許並非其第一次作案。警方日前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尚未掌握虞某的其它犯罪事實。偵查剛剛開始,“尚未掌握”很正常,但不一定意味着“沒有”,這方面的事實事關重大,警方應深查。(文丨特約評論員 李曙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