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戰轉評《人民日報》評論,先發制人,掌握主動權

近日,肖戰因老師組織學生應援事件再度發聲引起了諸多熱議。


在事件發酵時,肖戰的第一次發聲就引發了諸多討論。不過似乎許多人都只關注到了他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我不需要應援”,從而偏離了事件本身,教師組織學生應援本屬於社會問題,理應該跳出飯圈思維進行思考。


隨着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飯圈文化與教育間的問題更是引發了各方熱議。《人民日報》評論也以主流媒體的姿態談論了這件事情:


肖戰隨即轉發此條消息,並借用原博文中的一句話

肖戰此次轉發《人民日報》評論的博文,並利用官方所說的話表明了態度,其實肖戰已經掌握了主動權,是對肖戰有利的。

一、在《人民日報》評論“畫裏有話”的那幅畫中,很明顯裏面的那位明星是肖戰。可能有些粉絲看見會覺得有些許難過,但換個角度想,其實官方是想用與肖戰有關的此事件整頓惡劣的飯圈生態以及教育亂象。

二、從全文分析來看,都帶有主流媒體的客觀公正,前半段批評教育亂象,後半段點評追星行爲。它提到:

三、無論是從哪方面來說,《人民日報》評論都合理客觀。而肖戰轉發評論,是跟着官方走,也掌握了主動權。

在近幾日肖戰粉絲頻頻被買上黑熱搜,還買重了,老師組織學生應援事件就有6個,教師天團事件就有兩個。

如若肖戰不發聲,這波黑可能會一直下去,就像官方所說,可能會反噬到偶像。所以肖戰發聲,即表明了態度,官方的態度即他的態度,他先發制人,黑子再黑是站不住腳的。

《工人日報》發文點名問題所在

除了《人民日報》評論針對此事件發文,《工人日報》用一篇名爲《爲明星應援,小學生成了誰的“木偶”?》進行了相關點評,並點明瞭事件發酵的問題所在。

在《工人日報》中,同樣也說道此事件無論怎麼看都是一種毫無職業道德的行爲。老師是心靈的導師,一言一行都可能對孩子尤其是低齡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

從227事件到此次教師失職之所以引起輿論混戰,原因何在?《工人日報》點明瞭問題所在,在社交平臺!

一、這位老師的應援視頻之所以受到關注,與其出現在目前最火熱的短視頻社交平臺上有直接關係。而新興的社交媒體,恰恰是各路明星粉絲最愛粉墨登場的地方。

二、227事件引起的輿論混戰最後只是一地雞毛嗎?在某些人眼裏未必——因爲參與的人越多,就意味着越大的流量。巨大流量的背後,就意味着有割韭菜,變現真金白銀的機會。打造明星牌,已經成爲一些社交媒體屢試不爽的法寶。

三、涉h、涉b、涉d,一些社交平臺知道這是禁區,通常不會去觸碰。但是說到價值觀的搭建和弘揚,說到企業的社會責任,它們往往會讓位於流量。

從227事件到這次老師組織學生應援明星,社交媒體在其中如何推波助瀾,當是心知肚明。

在之前《法治深壹度》中,專家也提到過,爲何各大引發輿論混戰的營銷號爲何會如此猖獗,癥結所在也是在平臺。

結尾

記住那句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