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家长而言,买玩具=浪费钱财,在他们眼里,孩子对于玩具的需求,其实就是不懂事的表现,毕竟玩具又不是生活必需品,它与食物、衣服等物件的性质完全不同。既然没有玩具也能活下来,为什么非要买呢?

大家全然忘记了,自己当初小的时候,同样有类似的需求,只不过那时候人们没经济能力,只能自己制作玩具(小石头、树叶、泥巴等等)。过程是不太一样,但性质其实类似。

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一些孩子存在“玩物丧志”的现象,不过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某些人不好就把整个主体全部否决掉,事实上,某些玩具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有很大好处的。

比如下面这几样玩具,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1、拼图

众所周知,人脑是越用越活的,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大脑正处于开发的“黄金期”,孩子要是能在在这个阶段得到充分锻炼,未来变聪明的概率极大。

事实上,拼图这种东西,别说是孩子,某些复杂的种类,就连成年人都搞不定。毕竟它涉及很多东西,包括而不限于空间想象力、三维坐标搭建能力、逻辑判断力等等。

其中有不少都是成年人不擅长的,恰恰相反,婴幼儿由于没有思维定型,大脑活跃程度高,他们在这方面反而有可能会有出色的表现。

当然,这需要家长在一旁合理引导,要是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同样不行。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给宝宝选购拼图时,要根据其年龄而定,不能上来就选择那种高难度的。毕竟兴趣的建立需要成功的不断刺激,接连不断的失败,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厌烦,甚至有可能演变成自卑,那样一来,问题可就不是聪明不聪明的事情了。

这款磁性便携七巧板,有指导书,有背景图,孩子拼的时候,不再拘泥于七块积木,而是可以用背景创建出自己喜欢的特种图案。

2、儿童健身器具

很多人可能一时之间无法理解这种东西,其实说白了就是偏重的玩具,大家都知道,肌肉的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比如动物蛋白、微量元素、水分等等。

不过人们往往会忽略一点,那就是“外力刺激”,为什么常年瘫痪的人,需要有专门每天负责给他们按揉全身?道理就在这。研究显示,人体肌肉要是长时间处于失力状态,会逐渐萎缩,更可怕的是,这种变化带有一定的永久性。也就是说,就算日后配合治疗,也不能完全消除其危害,多少都会残留一些。

家长别总是舍不得孩子,这个不许拿,那个不能碰的,散养有散养的好处,过于“娇贵”,最后反而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3、积木

有心人会发现,近年来,乐高玩具越来越火,甚至已经出现了学前辅导班,专门给幼儿玩乐高。在部分一线城市,甚至有乐高比赛,若非亲眼所见,大家肯定现象不出那些参赛的孩子到底有多么厉害。

他们掌握的知识,有很多是成年人都不了解,或者压根不知道的。

其实在西方国家,积木类游戏的益处早就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相关品牌商还专门做过实验,通过检测玩积木孩子的脑电波以及大脑发热区域,判断这项游戏到底锻炼哪些区域。结果显示,积木玩具对孩子的空间立体感以及想象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长期坚持的话,效果显著。

这套斯坦福妈妈自用积木,颗粒大,足足有76颗粒,能够搭建出孩子喜欢的房子,小猪佩奇的家。

4、儿童乐器

关于这种玩具,其实之前我也不是很了解,还是看日本一个育儿杂志才知晓的。在日本某些地区,父母会定期专门带孩子去有瀑布或者小溪之类的地方玩耍,他们认为,自然声音有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

大自然的声音,我们难以完美模仿,不过乐器的音质一点都不比它差,市面上也有很多相关的乐器。

此外,悦耳的声音还有助于孩子听力发育,要是能因此帮其建立起对音乐的热爱,那就更好了,一举数得,怎么算不亏。

这款儿童电子小吉他,全世界孩子都在玩,锻炼孩子手指,培养孩子乐感。

5、玩偶

对于玩偶,我个人意见是“可以作为辅助教育手段”,就拿我一个朋友来说,她就给孩子买了很多玩偶。

然后每次与孩子做游戏时,都把这些玩偶当人,“猪猪哥哥会生气的”、“西瓜小姐姐不喜欢这个样子的小朋友”、“大象伯伯马上要发火了”……

也许在大家看来,这些话有些可笑,但不得不承认,孩子们确实喜欢。

利用这些方式,妈妈甚至都不需要对孩子甩脸色,就能把他们给镇住。家长完全不用担心随着孩子长大,这种手段会失效,因为等他们长大,恶习早就被纠正完了。

育儿最忌“过度焦虑”,全面掌控=失去自我,家长千万别犯这样的错误

强调过无数次,在教育过程中,有两大错误不能犯:

一是溺爱

二是过度焦虑

前者很好理解,惯儿如害儿,几百年前就被人们悟出的道理,直到现在依旧有家长想不明白。

至于后者,常年被人们忽视,在父母眼中,自己所有的担心都是有道理、有现实依据的,怎么能算是瞎操心呢?

其实与“是不是瞎操心”无关,家长的想法确实是好的,这么多年的阅历告诉他们,未来最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然而一切都安排好的生活,并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过挫折的磨炼,孩子们又如何成长呢?

总结

总之,大家要记住一句话,任何事情都得辩证着去看,尤其是育儿领域,大家都说好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反之,大家都不认可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坏的。

玩具这东西吧,敞开让孩子买,那肯定不行,容易宠坏他们,可一点都不买,那也不科学,其它孩子应该有的东西,自己孩子也不能少,不求超前,起码不至于落后太多。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吐槽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