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解封后,德國疫情出現波動,有兩個州發生了聚集性感染事件,體現病毒傳播力的關鍵指標“基本傳染數”5月9日起回升至1以上,即每名感染者平均能傳染超過一個人。他表示,德國解封后,如果人們鬆懈下來,不繼續保持社交距離和遵守相關衛生規定,可能導致第二波新冠疫情在秋天之前到來。

4月底以來,德國疫情趨向平穩,各地逐步放鬆限制措施,嘗試全面重啓經濟社會生活。

然而,解封后,德國疫情出現波動,有兩個州發生了聚集性感染事件,體現病毒傳播力的關鍵指標“基本傳染數”5月9日起回升至1以上,即每名感染者平均能傳染超過一個人。

5月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顧客排隊等候進入一家商店。新華社發(張平攝)

德國總理默克爾11日發表講話,強調當前採取的解封措施對感染率有何影響,需要兩三週後見分曉。她呼籲人們謹慎對待疫情。

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副所長拉爾斯·沙德12日解釋說,基本傳染數只是反映疫情的參數之一,反映的是過去一段時間、而非單日的實際感染情況。當整體病例數較少時,少數區域疫情暴發也會對基本傳染數產生明顯影響。

儘管德國政府和專業機構沒有說明,關鍵指標的回升是否意味着德國疫情因放鬆管控出現反彈,但不少德國普通民衆對目前的疫情狀況感到擔憂。在社交媒體上,有人貼出德國近期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一度回升的數據,並寫道,看到這種情形“真難過”。

5月10日,在德國科隆,警察來到重新開業的健身房巡視。新華社/歐新

除了疫情數據變化,一些人面對疫情時的表現也令不少德國民衆抓狂。

5月9日,斯圖加特、柏林、慕尼黑、法蘭克福等多地舉行反對防疫限制措施的遊行,數以千計參與者聚集,不少人沒戴口罩,也沒保持1.5米社交距離。

遊行發生後,社交媒體上興起了圍繞德文話題標籤“新冠白癡(Covidioten)”的討論,很多網友用這個詞譴責種種不負責任的行爲。一位叫Patricia的網友寫道,一些人“將不便利等同於受壓迫,無法區分二者區別,還洋洋得意”,這“非常悲哀”。

德國哈勒-維滕貝格大學教授達妮拉· 彼得里尼對新冠疫情相關語言開展研究。她解釋,“新冠白癡”已經成爲日常用語,意指不能遵守防疫規定而增加病毒傳播風險的人。

德文網絡上熱傳着一張圖片,諷刺一些人對疫情的種種漠視言論。

網絡圖片

在這張題爲《如果泰坦尼克號在2020年沉沒》的圖中,當乘客從正在沉沒的郵輪匆忙逃命時,周圍卻有聲音說“輪船沉沒時有發生,這純屬反應過度”“爲什麼必須下船?我可以游泳”“只有老人、體弱者和不會游泳的人才會死”“沒有證據證明冰山存在過”……

受陰謀論等影響,一些德國人不相信當前面臨病毒大流行,認爲新冠疫情並沒有人們說的那麼可怕。網友Martin Bethke轉發的一幅漫畫諷刺了這種現象。

網絡圖片

漫畫中有兩個櫃檯,一個標註“令人安慰的謊言”,另一個標註“令人不悅的真相”。“謊言”櫃檯前排起長隊,“真相”卻無人問津。

然而,對疫情風險,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副所長沙德發出過嚴肅警告。他表示,德國解封后,如果人們鬆懈下來,不繼續保持社交距離和遵守相關衛生規定,可能導致第二波新冠疫情在秋天之前到來。

德國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5月初達成的解封協議中也有規定,如果某地達到7日內累計每10萬人中有50例新增病例的水平,就必須恢復“封城”。

好在,不重視疫情的只是少數。經過一段時間的疫情生活,絕大多數德國人能夠謹慎對待:自覺遵守防疫規定,外出時保持距離、佩戴口罩。商場、超市、公共機構也都加強了防疫措施。據記者觀察,超市爲收銀員安裝了玻璃隔板,商場因限流而門口排起長隊。

5月7日,在德國多特蒙德,學生們保持社交距離進入學校。新華社/法新

記者日前去柏林外國人管理局辦簽證業務,進門需測量體溫,一次只准進兩人,業務辦理流程從簡。而就在一個月前,這裏還是一個不設防的人員高密度集散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