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每一次分手,男友就會用她最喜歡的那首情歌來乞求複合。分手後忍不住想要複合的我們,除了捨不得那些美好的回憶,還因爲抱有一絲僥倖的心理:說不定複合之後,對方真的做出了改變。

前幾天,接到了好朋友阿雪的電話。她說,最近前任一直向她求和,還保證會改掉過去的那些毛病。

她問我:“你說,我到底要不要回頭呢?畢竟我們兩個人相處了這麼久,感情也不是說沒就沒了的。”

阿雪看似在詢問我的意見,其實我覺得她更像是說服自己:

與其從頭開始一段新的感情,去和一個完全陌生的人重新磨合,還不如將就一下。畢竟前任已經有所表示,我應該大度點再給他一次機會。

阿雪和她的前任曾經是同事,兩個人相處一年之後便開啓了同居生活,每一天的24小時幾乎都是待在一起的。

矛盾出現在阿雪換工作之後,她最初還慶幸兩個人終於有了自己的時間。可沒過多久,前公司大面積裁員,剩下的員工只能身兼數職,其中也包括阿雪的男友。

男友突如其來的忙碌,導致兩個人在家能說上的話越來越少。

偶爾休假,男友也只顧玩手機,根本沒有發現阿雪用心雕刻在菜裏的愛心小蘿蔔;就連紀念日也被他用‘老夫老妻不需要什麼儀式感’作爲理由,敷衍過去。

阿雪直言,這不再是當初那個承諾要永遠給她浪漫的少年了。兩個人爭執的次數越來越多,終於鬧到了分手搬家的地步。

我安靜地聽完她的敘述,問了她一個最重要的問題:“你們分手是因爲他沒心思陪你,可是複合之後,他就有心思了嗎?”

阿雪有些不確定:“應該吧…”

通常女性在情感中的包容性是很強的,總是覺得應該給對方機會去彌補錯誤。

可也總是忘記,即使是織女縫補過的破損,也會留下不易察覺的痕跡。

爲了一個虛無縹緲,也許可能存在的改變,我們會抹掉好不容易拿出的決心;可是當同樣的人、同樣的事、同樣的苦惱擺在眼前,我們又要再一次逼迫自己離開。

與其讓痛苦不斷輪迴,不如在第一次結束之後就別再開始。

通話的最後,阿雪埋怨我過於理智,感情是算不清的。她卻忘了當初分手的時候,自己和男友連一包紙巾都清算過。

分手後忍不住想要複合的我們,除了捨不得那些美好的回憶,還因爲抱有一絲僥倖的心理:說不定複合之後,對方真的做出了改變。

我們總以爲自己是最特別的那一個,殊不知自己根本不足以改變對方。

在港劇《溏心風暴》當中有這樣一段,養女小月因爲總是被家裏的莎姨欺負,於是和男友商量想要搬出去和他同居。

可是在兩個人本就不富裕的情況下,男友卻多次把錢拿去和朋友做一些不靠譜的生意,一旦生意失敗就讓小月來承擔後果,示弱的話語永遠都是:我只有你了,你不幫我,我就完了。

而每一次分手,男友就會用她最喜歡的那首情歌來乞求複合。

於是小月就抱着“說不定他真的會改”的僥倖,一次又一次原諒了他。

可是心軟和寬容並沒有等來男友的改變,就連小月給的交租和還款的錢,最後都被他拿去私用了。

忍無可忍的小月已經走投無路,於是選擇去炒股,最後賠掉了所有的錢。

其實,這一系列的痛苦和煎熬本該在第一次分手之後就可以終止的,往往有的時候就是心軟和僥倖再一次讓我們跌入深淵。

那些分手後又複合的人,大多都在等一個能夠說服自己的理由。所以只要對方有意向,他們就會欣喜地覺得:看吧,你果然不能沒有我。

在那些分分合合的故事裏,我們最常聽到的兩句話就是:“我會改的”和“我相信他會改的”。

一個“改”字,寥寥幾筆,做起來又談何容易。

一個人呈現在你面前樣子,是由時間塑造的,是經過反覆的接觸和理解,是根深蒂固的習慣。

所以我們總說,兩個人的結合就是雙方生活經歷的磨合。磨合的結果,就是我們肯爲對方犧牲多少自我的程度。

其實我們都知道感情的問題出在哪裏,可還是願意經歷無數次的拉鋸戰,直到忍無可忍退無可退的時候,才肯放手。

《戀愛的溫度》裏面說:戀人分手之後複合的幾率是82%,可是能走到最後的只有3%,再次分手的原因仍然和上一次相同。

當你猶豫着要不要複合的時候,不如想一想那個導致你們分手的原因是否已經被解決了。

如果沒有,你又是否已經做好繼續忍受它,繼續委屈自己的準備了呢?

只要問題得不到解決,那麼隨着時間的推移,你依舊會走上同一條道路,也就提前預知了最後的結局,何必再把自己往痛苦的邊緣上推一把呢。

通往幸福的路上遍佈了岔口和荊棘,我們無法一一避開,但起碼不要在明知是錯誤的路上,反覆受傷。

答應我,不要抱有僥倖,攢下勇氣,大步向前,直達幸福的彼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