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李某查出右肺門腫瘤,曾去過多家醫院都沒有治好,後來到江西省腫瘤醫院胸外科就診,經該學科團隊聯合救治,對其行右全肺切除且左心房部分切除,術後診斷爲右肺鱗癌Ⅲ期,術後給予了化療,經過專家精心治療,李某無瘤生存了23年。目前,該學科與胸部腫瘤內科、放療科等科室創新打造了“肺癌診療一體化中心”,打通了診斷、治療、康復和長期隨訪各環節,爲患者提供立體化、全病程的解決方案。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而在我省,就活躍着一支與肺癌長期打交道的“特種部隊”——江西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外科。

“近年來,我們探索的方向,就是不但要讓腫瘤患者活下來,還要讓他們活得長、活得好。”江西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外科主任匡裕康說,多年來,該學科堅持發揮多學科團隊的優勢作用,始終貫徹“無瘤觀念”——最大限度切除腫瘤、保留正常組織,讓患者無瘤生存,提高生活質量。

全力以赴

“這裏的醫生技術水平高,醫德醫風還特別好,讓我多活了20年。”近日,因健康體檢發現左肺結節再次來到江西省腫瘤醫院肺結節門診就診的78歲李某,提起該院醫生曾經給他進行的精心治療,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李某查出右肺門腫瘤,曾去過多家醫院都沒有治好,後來到江西省腫瘤醫院胸外科就診,經該學科團隊聯合救治,對其行右全肺切除且左心房部分切除,術後診斷爲右肺鱗癌Ⅲ期,術後給予了化療,經過專家精心治療,李某無瘤生存了23年。

“無瘤切除對醫生要求非常高,好比在刀尖上‘跳舞’。”匡裕康表示,患者以生命相托,他們必全力以赴。多年來,該學科對患者進行手術加上術後規範的綜合治療,使這類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得以長期生存。

目前,該學科肺癌的術後5年生存率已達60.6%;開胸手術死亡率低於1%,術後嚴重併發症低於3%。

厚積薄發

近年來,江西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外科不斷精進醫術,在解決疑難病例、開展新技術、推進新方法上發揮了自身的功能與實力。作爲區域性的腫瘤防治中心,該科在省內率先開展了一系列高難度的外科新技術,治癒了許多其他醫院轉來的疑難危重症患者。

該學科開展的支氣管袖狀肺葉切除術和支氣管聯合肺動脈雙袖狀肺葉切除術,避免全肺切除,是局部晚期肺癌最理想的組織功能微創技術;聯合左心房部分切除術,避免了腫瘤存留的後果;淋巴結系統清掃和分區檢查,爲術後準確分期和綜合治療提供依據。胸腔鏡微創外科技術自1998年引進以來,相繼開展了食管癌、肺癌等微創胸外科手術,從肺葉切除到肺段切除到支氣管袖狀肺葉切除,從三孔到單孔,從氣管插管到無插管麻醉,技術水平和治療效果均處於省內領先水平,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匡裕康說:“從1986年學科成立到現在,我已經工作了整整34年。”他回憶說,科室從“一片空白”到成爲江西省重點學科、江西省第一批醫學領先學科;從和其他學科共用1個病區,到現在擁有3個病區;從年手術量50臺,到現在1000餘臺。這一系列鉅變書寫了科室30多年來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史。目前,學科主要從事肺腫瘤、食管腫瘤、賁門腫瘤等相關腫瘤的外科治療和綜合治療。

學科的不斷發展,吸引了原浙江省腫瘤醫院院長、全國知名胸部腫瘤外科專家毛偉敏教授的加盟。在談到爲何來江西省腫瘤醫院擔任名譽院長時,毛偉敏說:“醫院不斷致力於提高腫瘤患者生存率和高質量的生活品質,這種獨特的‘人情味’吸引了我。”

創新突破

“現在住院環境這麼好,還開設了肺結節聯合門診,多學科專家坐診,能給予科學規範的治療方案,跟以前相比,真是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李某說,這次經過MDT會診後,擬診爲早期周圍型肺癌,因他全身狀況、肺功能尚好,有多種治療方案供他選擇。

江西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外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學科從單打獨鬥到多方協作,肺癌診療不斷實現創新。目前,該學科與胸部腫瘤內科、放療科等科室創新打造了“肺癌診療一體化中心”,打通了診斷、治療、康復和長期隨訪各環節,爲患者提供立體化、全病程的解決方案。通過MDT多學科診療中心彙集各治療領域專家,給予患者規範、全面的治療;在康復階段,通過院內的患者康復中心和院外的隨訪跟進,爲患者提供個體化的康復方案。(舒琴、潘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