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02年,曲煥章遍遊滇南名山,學神農嘗百草,不恥下問,求教當地民族醫生和草藥醫生,獲得傷科名藥甚多,遂苦心鑽研試驗,研製傷科藥物百寶丹(即雲南白藥),經十載苦心臨牀驗證,反覆改進配方,“曲煥章萬應百寶丹”乃告成功。研發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雲南白藥(原名“曲煥章百寶丹”),問世至今已歷118年,一百多年來,雲南白藥以其獨特、神奇的功效造福天下蒼生,因而被譽爲“中華瑰寶,傷科聖藥”。

他是雲南白藥的創始人,因拒交祕方遭軟禁,58歲病死獄中!發明雲南白藥,一生救人無數,因拒交祕方被軟禁致死,年僅58歲!

在近代中醫藥的寶庫中,雲南白藥絕對是聲名最爲顯赫的特效藥之一。研發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雲南白藥(原名“曲煥章百寶丹”),問世至今已歷118年,一百多年來,雲南白藥以其獨特、神奇的功效造福天下蒼生,因而被譽爲“中華瑰寶,傷科聖藥”。令人悲慼的是,雲南白藥的創始人曲煥章先生,在雲南白藥屢創輝煌之時,卻遭人逼迫、構陷,冤死獄中,這不得不說,是歷史的悲哀。

曲煥章是雲南江川縣後衛趙官村人,出生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1880年的大清,已是危機四伏的晚期,西北和東南同時陷入危機。 西北方向遭沙皇俄國乘亂入侵,東南方向是正在飛速崛起的日本,並悍然宣佈將琉球撤蕃立縣,改名爲沖繩,下一步的野心就是朝、臺及大清本土。

好在雲南地處偏遠,鄉民的生活遭受戰爭的威脅較小。但是,家家戶戶的苦日子,卻是不得不挨的。而曲煥章的生活更爲不幸:7歲喪父,9歲喪母,與12歲的三姐相依爲命。姐姐成年出嫁後,曲煥章又隨姐姐一同“嫁到”姐夫家。曲煥章姐夫一家,是當地的鄉村郎中,主攻傷科,曲煥章因而開始接觸中草藥療傷,爲他日後成爲一代名醫,打下了基礎。

在跟隨姐夫袁恩齡學醫期間,曲煥章開始學習加工配製傷科用藥的醫藥學知識。都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曲煥章就是這樣的一抹“深藍”,早年隨姐夫行醫時,凡有上門求醫者,耐心醫治,療效顯著。曲煥章並不滿足於一家之技,他又博採衆家之長,醫術大進,很快就成爲江川一帶頗有名聲的傷科醫生。

爲鄉親療傷,多屬義務,賺不了多少養家餬口銀子,爲此,他曾拋舍妻兒去雲南箇舊販賣土布爲生。一次,他突然肚子疼得厲害,幾乎死去,幸被草藥醫生姚連鈞及時救活。從此,他立志學醫,並拜姚連鈞爲師,沒幾年由於他勤問好學,盡得姚連鈞真傳。之後,曲煥章爬山涉水歷盡艱辛,尋找和品嚐多種民間中草藥,以解除貧困村民的疾病痛苦。對一些中草藥他反覆多次試驗,最終配製出一種白色粉末狀的藥,這就是迄今名揚海內外的雲南白藥。

1902年,曲煥章遍遊滇南名山,學神農嘗百草,不恥下問,求教當地民族醫生和草藥醫生,獲得傷科名藥甚多,遂苦心鑽研試驗,研製傷科藥物百寶丹(即雲南白藥),經十載苦心臨牀驗證,反覆改進配方,“曲煥章萬應百寶丹”乃告成功。

除了白藥之外,曲煥章還成功研製了虎力散與撐骨散。1917年曲煥章到通海掛牌行醫。白藥由紙包改爲瓷瓶包裝,銷量聚增,銷往全國。“曲煥章萬應百寶丹”的傷藥具有很強的消炎止血、活血化瘀功能。曲煥章也成爲江川、玉溪、華寧等地有名的傷科醫生。

1931年,曲煥章在昆明金碧路建成“曲煥章大藥房”。很快,曲煥章的白藥“百寶丹”迎來了第一次輝煌:白藥生產達到頂峯時,銷往省內外,年銷量達40萬瓶之多,並在香港、新加坡、泰國、緬甸等地開設了代銷店。

1938年“七·七事變”後,滇軍60、58軍北上抗日。曲煥章出於愛國之心,願爲抗戰盡一份力量,捐獻三萬瓶百寶丹給兩軍全體官兵,對臺兒莊戰役的勝利作了貢獻。

同年,重慶方面派專人將曲煥章接往重慶,住在中華製藥廠內,該廠系“四大家族”創辦,令廠主焦易堂出面,以抗日爲藉口,百般要挾曲交出曲氏白藥的祕方,曲嚴詞拒絕,被軟禁在渝,因而抑鬱成疾而死,終年58歲。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