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作爲世界流行的球類體育運動項目,兵乓球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它被譽爲“中國國球”。

縱觀兵乓球起源,其出現在歷史舞臺的時間並不久遠。十九世紀末,英國倫敦的兩名年輕人無聊之際將酒瓶上的軟木塞進行來回拍打,這就是乒乓球運動的雛形。不久之後,這項運動演變發展成兵乓球賽並風靡全國。二十世紀初,兵乓球運動自日本傳入中國上海,隨着該項運動的追逐者逐漸增多,中國各大城市開始正面推廣這項運動。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兵乓球正式成爲“中國國球”,爲中國國際交流增光添彩,小球轉動大球的“兵乓外交”至今爲人熟知。

▲紀念中美“乒乓外交”45週年近照

每當有國際賽事興起的時候,獲得乒乓球金牌的大多都是中國乒乓球運動員,很多人因此調侃道:能戰勝中國乒乓球的只有中國自己。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兵乓球運動員就開始取得世界乒乓球比賽的大部分冠軍,有的時候,甚至會多次包攬整個賽事的冠軍,中國乒乓名不虛傳,而中國乒乓球選手也層出不窮。前乒乓女將何智麗(現更名小山智麗)就是其中十分優秀的一員,她從小就有超凡的乒乓天賦,父母基於孩子的喜愛和職業發展,將她送至專業的兵乓隊訓練。憑藉着優秀的成績,何智麗如願加入國家隊,並在各類大型乒乓賽事中嶄露頭角。

▲何智麗近照

1982年,何智麗取得中國全國調賽女子單打桂冠,兩年後她又取得亞洲冠軍的優異成績,從此一路披荊斬棘。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情直接打亂了何智麗高歌猛進的想法。“有時候個人需要爲集體勝利做出犧牲”,這是中國兵乓球隊教練劉國樑在央視節目《開講啦》所說的一句話。中國兵壇上一直有個不成文的規則,當比賽中中國選手們狹路相逢的時候,需要其中一方做出讓步,讓金牌獲得概率較大的一方獲勝。1987年世錦賽上,何教練和相關領導就要求何智麗對隊友管建華讓球,當時何智麗並沒有任何異議,然而比賽正式開始之後,何智麗突然反悔並擊敗管建華。

▲漢城奧運會管建華比賽照

對陣賽結束後,全隊對何智麗這種“出爾反爾”的行爲十分鄙夷,紛紛冷落她。在接下來的比賽中,何智麗在沒有教練及隊友的任何幫助下,一路殺入總決賽,憑藉3:0大比分奪得金牌。可惜,取得金牌的何智麗依舊沒獲得隊友們的諒解,國家隊爲懲罰這位“不聽話”的隊員,令其不得參加一年後的漢城奧運會。作爲個人而言,何智麗無疑是運動員的榜樣,這種對成功十分渴望和執着的堅持是令人敬佩的。公平、公正、公開的取得比賽成績也是毋庸置疑的,可對於團隊而言,何智麗無視組織規定,確實並不值得學習。

▲代表日本參加比賽的何智麗

由於兩年不得上場比賽,何智麗對國家隊感到十分失望,因此開啓了自己的退役生涯。1989年,何智麗遇到日本工程師小山英之,二人相知、相戀,不久便結爲夫妻。嫁給丈夫後,何智麗改爲日本國籍,並隨夫姓更名爲小山智麗。在丈夫的安慰和鼓勵下,何智麗重拾乒乓球拍,在1994年的亞運會上,憑藉3∶1的成績戰勝中國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取得乒乓球女單冠軍。據悉,每次比賽時,小山智麗都會在得分時大喊一聲“喲西”,接受媒體採訪時,她也拒絕用中文回答記者的問題,並聲稱自己爲日本取得冠軍更爲激動喜悅。

▲何智麗近照

剛到日本時,小山智麗語言不通,全憑丈夫爲其代言翻譯。隨着相處的時間越久,丈夫對小山智麗從原來的喜歡變爲輕蔑,二人婚姻出現裂痕,最終離婚。在日本的小山智麗,因工作原因經常在上海大阪兩地往返。2005年,應世乒賽組委會和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的邀請,小山智麗以嘉賓的身份列席第四十八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她再一次感受到故鄉的溫馨。

結語

無論當年的過程如何,基於國家給小山智麗的大力培養,她才能獲得一個個巨大的榮譽。讓球傳統也確實有失運動強國風範,任何人都應該秉承“更高、更快、更強”的行爲準則,才能傳遞真正的運動精神。

參考資料:

《何智麗,孤獨的“叛國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