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嚐到甜頭的英國侵略者並沒有從此停下擴張的步伐,186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第二次戰爭,清王朝又一次戰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割讓香港的附屬島嶼九龍和新界給英國。1982年,中國同英國就香港主權和領土問題進行一系列的磋商,在歷次談判下,中國要求英國在《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規定的借地日期之前歸還香港及其附屬島嶼。

引言

縱觀歷史,香港自清朝時期就已經被納入中央政權的管轄,隸屬於南海郡番禺縣。晉唐時期,香港先後隸屬於東莞郡寶安縣、東莞縣。宋元時期,由於中國經濟中心的南移,大量內地人口遷往香港,香港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明清時期,香港瀕臨南海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成爲優良的深水港,經濟日益昌盛。十九世紀中期,英國看重香港港口的優良潛力,發動鴉片戰爭從清王朝政府手中奪得此地。就這樣,祖國曾經秀麗的山河淪爲列強發展遠東貿易的事業中心,並長達百餘年。

清朝晚期,中國國力因閉關鎖國的政策而江河日下,經濟、軍事發展深陷泥濘之中。西方國家由於工業革命帶來的全面紅利,國力日益強盛,位列世界強國之列。經濟的迅速擴張,導致西方國家商品庫存過剩和原材料短缺等問題,它們急需一個巨大的市場和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於是,西方列強將目光凝重到遙遠的東方大國——中國身上,開始爲打開中國的大門不斷運作。

▲打開中國國門的鴉片戰爭繪畫復原

1840年,大英帝國以林則徐禁菸爲藉口,向中國發動戰爭。清政府的腐敗落後當然抵擋不住裝備先進的英國侵略者,前者被迫簽訂屈辱的《南京條約》。在中國嚐到甜頭的英國侵略者並沒有從此停下擴張的步伐,186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第二次戰爭,清王朝又一次戰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割讓香港的附屬島嶼九龍和新界給英國。

▲林則徐蠟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終於站了起來,國家經濟逐步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升。如此情況下,收復失地之事刻不容緩。1982年,中國同英國就香港主權和領土問題進行一系列的磋商,在歷次談判下,中國要求英國在《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規定的借地日期之前歸還香港及其附屬島嶼。在中國強硬的國際政治表現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別無選擇,開始簽訂香港迴歸等具體事宜文件。

▲撒切爾夫人舊照

1997年7月1日,中國迎來了振奮人心的時刻,大英帝國的米字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頌唱中緩緩降下,載着威爾士親王和香港總督的“不列顛尼亞”號皇家遊輪漸漸駛出海面,消逝在他們百餘年前來時的路上。中國的五星紅旗升起標誌着香港成功迴歸祖國的懷抱,然而有的國家卻依舊還在所有權問題上陷入糾紛。比如:南美洲的阿根廷,該國接壤的福克蘭羣島至今存在嚴重爭議。

▲香港迴歸舊照

福克蘭羣島,也稱馬爾維納斯羣島,曾經是阿根廷的一部分。隨着西方列強的殖民擴張,該島嶼在十九世紀時被法國、英國和西班牙佔領。不久之後,英國對外宣稱福克蘭羣島屬於英方管轄,並擁有完整主權,阿根廷堅決不同意該說法。1982年,爲收復本國領土,維護國家主權,阿根廷就馬島向英國出兵,希望通過軍事手段收復失地,馬島戰爭就此爆發。

▲馬島戰爭中的英國軍隊

阿根廷和英國軍事力量懸殊巨大,自然無法在戰爭中取勝,阿根廷被英軍打敗,英國恢復馬島主權。阿根廷堅決不能容忍本國領土喪失,在多年努力下,聯合國發佈馬爾維納斯羣島位於阿根廷領海,應屬阿根廷所有的裁決。可惜,英國對此並不理睬,馬島主權問題至今沒有實質性進展。

▲馬爾維納斯羣島風景

爲什麼英國願意歸還偌大的香港,卻不願僅僅只有幾千人的馬島呢?第一,中國的國際地位較阿根廷更勝一籌,且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態度十分強硬,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本國領土不容有失。第二,英國同清政府簽訂的兩個條約都明確規定了英國歸還香港的日期,白紙黑字地記錄,英國無法違約。而反觀馬島,據相關歷史記載,第一個登上該島嶼的是英國航海家戴維斯,阿根廷人登島時間稍晚,且歷史上的阿根廷對馬島並沒有相應主權。第三,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是英國歸還香港的主要原因,香港的迴歸有利於中英兩國的友好經貿往來,對英國日後的發展利大於弊。

結語

一個國家,只有保持長時間的強盛繁榮,才能捍衛住自己的尊嚴。只有真正的強大起來,才能國泰民安,生活幸福。在維持昌盛的道路上,作爲中華兒女更應該爲祖國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畢竟有了強的國,纔有富的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參考資料:

《列國志:中國》《列國志:阿根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