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代表科技和技術前沿的互聯網公司和地產公司進入豬肉市場,升級傳統養豬模式的同時,也促進了豬肉市場消費分級,不同口感和消費層次的豬肉可以滿足不同人羣的需求。另一方面,看到巨大的市場缺口,爲了建起豬肉戰略儲備,國家也積極出臺補貼政策,鼓勵國內企業規模化養豬。

(原標題:爲什麼互聯網巨頭、地產大佬們都要去養豬)

近日,“萬科養豬”的訊息甚囂塵上,轟動社會各界。

消息的源頭來自一則招聘令,5月7日萬科招聘小程序發佈公開招聘,有豬場拓展經理、聚落化豬場總經理、獸醫等5個社招職位,學歷均要求本科及以上,隸屬於食品事業部。

據此前消息看,萬科跨界投身養殖業並非朝夕之間的決定,在3月份,食品事業部就已經成立,主要佈局生豬養殖、蔬菜種植、餐飲三大領域。而目前發佈的招聘主要集中在生豬養殖方面。

消息一出,社會各界猜測之聲紛起:“房地產它不香嗎?”“賣房沒有賣豬肉賺錢?”“買不起萬科的房,總喫得起萬科的豬吧”。

對此,萬科的理由是:2019年豬肉價格大漲、2020年受疫情影響,萬科給客戶購置食品帶來困難。這讓萬科意識到,提高服務質量,要在“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產業鏈條上,與各行業優秀夥伴共同努力,爭取“以普通家庭可支付的價格,爲大衆提供安全健康的日常餐食”,是“美好生活場景師”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產公司投身養豬行業,萬科不是第一個喫螃蟹的。從時間上看,甚至比同行還要晚一些。

跨界養豬

萬科並不是頭一家

早在2004年,以投資、金融服務爲主業務的國際投資銀行美國高盛就開始佈局國內養豬行業,2006年以20.1億元雙彙集團公司的國有股權。隨後更是斥資2億-3億美元,在中國生豬養殖的重點地區湖南、福建一帶一口氣全資收購了十餘家專業養豬廠,從加工到養殖,試圖收攏整條產業鏈。

國內跨界養豬的企業,較爲轟動性的可以從2009年的網易算起。2009年網易成立網易味央,號稱要用科技的手段養豬。丁磊曾經表示,希望用互聯網思維差異化養豬,爲中國農業帶來新氣象。截至2019年底,網易已經在浙江安吉、江西高安、浙江紹興建設了三家養豬場。

地產同行,碧桂園也曾於2018年5月公開發布招聘信息。主要招聘養豬事業部負責人,要求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工作職責包括主持事業部全面經營管理工作、組織制定事業部發展戰略及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等。

萬達、恒大的養豬定位則是“扶貧”。2014年底,王健林曾宣佈去貴州養豬,以扶貧方式在貴州丹寨縣投資10億元建立30萬頭規模的土豬養殖廠和屠宰加工廠,每戶農民入股,收益歸農民。萬達提供豬仔和飼料,後續豬肉通過萬達廣場賣到全國。

2016年,許家印則投資3億,在貴州援建110多個養豬爲主的農牧基地。

另外,阿里巴巴、京東金融也分別在2018年6月和11月發佈了各自的智能養豬方案。

養豬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無數企業家家競折腰?

這組數據告訴你

國人有多愛喫豬肉?

互聯網、地產大佬之所以如此豪氣入主“豬肉局”,其底氣歸根結底來源於龐大的市場。

數千年前,第一批家豬在河南、廣西等地被馴化出來後,豬就成爲中國人餐桌上的摯愛。到如今,已經深入到平常百姓的生活中,成爲日常消費必備品。

中國人有多愛喫豬肉呢?

2018年,全球一共生產豬肉1.13億噸,中國人喫掉了其中的5595萬噸。換句話說,中國以不到1/5的人口,消耗了全球近一半的豬肉。

即便我國是豬肉生產大國,但每年的出欄量仍然滿足不了國人的需求。從2007年開始,我國的豬肉國際進口量首次大於出口量,直到現在一直都處於貿易逆差。

自2018年8月份首例非洲豬瘟暴發以來,中國已經暴發非洲豬瘟近200餘起,共撲殺上百萬頭豬。

在此情況下,豬少了,補欄又不敢補,但大家的消費仍然在上漲,豬肉進口量就噌噌上漲。2019年豬肉進口量210萬噸,成爲近年最高。

有需求就有市場。

養豬賺錢嗎?

回顧2019年,豬肉漲價曾引起全民關注,絕大部分原因是市場供不應求導致。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歐盟和美國豬肉廠接連關停,大批國外進口豬肉滯留港口、碼頭無法進入市場。

市場缺口大、進口受阻,國內市場沒有達到飽和狀態,豬肉價格回落微乎其微。

在這種情況下,“二師兄”繼續在2020年翱翔爲“風口上的豬”,所以纔會引得資本的青睞,豬企的身價紛紛暴漲。

以主營業務生豬養殖的牧原集團爲例,其股價從2018年10月的22元開始主升浪。截至2020年5月8日收盤,牧原股價歷史最高近140元每股,整體漲了近7倍,市值達到2718億元,逼近萬科的2968億元。

放眼當下國內市場,農戶、散戶養豬越來越少,而大規模化養豬越來越多,相對應的,養豬的上市公司,自然受到越來越多的股民青睞。

另一方面,看到巨大的市場缺口,爲了建起豬肉戰略儲備,國家也積極出臺補貼政策,鼓勵國內企業規模化養豬。

在2019年9月份的時候,國家爲了讓更多養殖戶養豬,抑制豬價上漲,發佈了一系列的補貼政策。對2020年底前新建、改擴建種豬場、規模豬場(戶),禁養區內規模養豬場(戶)異地重建等給予一次性補貼。

根據萬科對豬場總經理一職的工作內容描述,其將參與制定25萬出欄生豬聚落規劃,意味着25萬頭或是萬科首期養豬的規模。

據此前新聞報道,網易落戶紹興的第三家養豬場,預計2024年出欄量將達到50萬頭。

如此“巨量”的養殖數目,對應的是享受高昂補貼。

面對國家財政補貼這樣誘人的“蛋糕”,以及不斷攀升的豬肉價格,萬科從“住”的生意上,開始涉足“豬”的領域。

企業進軍“養豬局”

對國內市場有什麼影響?

跨界養豬,網易算是萬科、碧桂園、京東這些企業的前輩了。

隔行如隔山,養豬是一項技術活,從豬飼料選取、配比,到防疫、飼養再到屠宰、銷售,產業鏈如此之長,需要耐得住寂寞,對於隔行的互聯網企業和地產企業,都要付出超預期的投入。

2009年網易宣佈養豬計劃,直到2016年底才首次進行拍賣嘗試,當時一頭味央黑豬拍賣出8.8萬元高價。2019年9月,網易宣佈在浙江紹興嵊州再建第三座養殖場,繼續擴大養殖規模。

在市場需求龐大、政策東風的吹拂下,近兩年來新成立的養豬企業不在少數,僅在過去一年裏註冊的養豬企業數量就有26211家。

從註冊資本上看,我國養豬企業註冊資金多以小成本爲主,100萬以下的企業佔比超過80%。近些年成立的企業註冊資金也多以100萬以下爲主。

2018年我國豬肉市場中,九大上市豬企(溫氏、牧原、正邦、雛鷹、天邦、天康、羅牛山、龍大肉食、金新農)僅佔據了6.45%的市場份額,中小企業及散戶佔據大部分市場。

對比小成本養豬企業,互聯網巨頭和地產公司的加入,在資本的加持下更易實現企業化管理,精耕細作,從產業鏈上提高生豬出欄質量,減少從飼養到屠宰銷售整個生產鏈之間利潤不均衡的矛盾。

網易憑藉智能攝像頭、傳感器等先進技術手段,將整個養豬過程直播給公衆看,讓豬肉這個安全問題嚴峻的領域,有了新突破;阿里AI養豬技術創新,給每一頭豬建立自己的檔案,預警疫情,全方面智能可控養殖。

代表科技和技術前沿的互聯網公司和地產公司進入豬肉市場,升級傳統養豬模式的同時,也促進了豬肉市場消費分級,不同口感和消費層次的豬肉可以滿足不同人羣的需求。

2019年12月,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聯合發佈《關於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首次提出“允許養殖設施建設多層建築”,使得“樓房養豬”成爲養豬界的新模式,尤其是在土地資源緊張、環保限制明顯的南方地區。

這項通知讓地產公司進軍養殖業有了更好的契機,這些企業規模化養殖,抗風險能力也更強,受市場波動性影響也較小,對傳統養豬行業而言,也不失爲一件幸事。

那麼對於萬科養豬,你怎麼看?

相關推薦
  • 萬科招聘豬場總經理 房企巨頭爲何偏愛起了養豬?
  • 地產豬來了!萬科成立食品事業部 招募豬場總經理
曹斌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曹斌_NA539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