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克洛普是當今足壇最爲出色的主教練之一,然而大部分人都只熟悉他所帶領的利物浦,但其實早在他執教美因茨和多特蒙德時就曾經給足壇留下過讓人印象深刻的時光。著名足球網站Total Football Analysis在他們的戰術分析裏文章將描繪出渣叔從多特蒙德時期到利物浦執教期間的戰術演變。因此,本篇將爲大家揭祕他著名的高壓逼搶理念,以及這些年來克洛普的進攻方式是如何變化的。

從戰術的角度來看,克洛普的多特蒙德高度重視攻防轉換的過渡時刻。德國人尤其重視將球隊的防守過渡做到完美。具體做法是在失球后迅速壓迫對手,以便重新奪回控球權。這個概念被稱爲 "Gegenpressing "或高壓逼搶。其背後的想法是,對方在得球后節奏馬上就會被打亂,因爲他們需要從防守轉換到進攻模式,如果逼搶工作做的好那麼就可以利用這種混亂局面重新奪回球權。

爲了執行他們典型的高壓逼搶,大黃蜂以一種相當狹窄的陣型進行進攻。他們經常會通過球場的一個邊路進行進攻,目標是在這一側進行突破,或者用緊湊的陣型在丟球后重新奪回控球權。這條邊線甚至增加了壓迫的效果,因爲它減少了對方的傳球選擇。下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高壓逼搶的情況,多特蒙德在封閉了所有的傳球選擇後,可以攔截住對手下一個傳球,德國杯決賽5-2大勝拜仁慕尼黑的第一個進球就是如此。


高壓逼搶的整體目標是在成功執行後快速反擊。因此,克洛普甚至曾經說過,"高壓逼搶是最好的打法"。而多特蒙德,也確實經常在高壓逼搶後創造得分機會。

現在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渣叔把這種理念轉移到了利物浦身上,不過紅軍和大黃蜂的打法理念還略有不同,這也影響了他們的防守轉換。由於對手往往滿足於一場不進球的平局,所以利物浦需要在控球時更加耐心。而隨着對手在得球后更加謹慎,他們的高壓逼搶仍然很重要,但在他們的逼搶後,紅軍並沒有像克洛普在多特蒙德時期那樣獲得更多的反擊機會。其目的已經偏向於防守反擊和增加控球率。在重新奪回控球權後,利物浦更多的是用橫傳甚至是回傳的方式來確保控球,而不是在重新奪回控球權後第一腳就往前傳遞,因爲穿透性的傳球難度太大。

但克洛普這些年不僅改變了他的進攻結構的某些方面,還進一步發展了他的逼搶戰術。回看多特蒙德的老比賽,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在中場的佈置。在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對陣拜仁時4-4-1-1的緊湊陣型。尤其是兩名前鋒,他們要利用自己的活動跑位來防止對方輕易將球過渡到中場。


多特的打法就是要阻止對手做出任何有穿透性的傳球,然後在適當的情況下立馬展開高壓逼搶。一個低質量的傳球,控球失誤亦或是接球隊員動作太慢都意味着他們馬上就要面臨多特蒙德瘋狂的逼搶,大黃蜂們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封鎖對手所有短傳路線。如果對手打反擊來重新組織進攻,多特蒙德可能不會繼續自己的那種高壓逼搶,這點和利物浦不一樣,紅軍是那種無休止的壓力。在威斯特法倫克洛普已經開始調整自己的壓迫戰術,一個接近於現在利物浦的打法,用433陣型來進行控制。

多特蒙德的防守優勢之一是,一旦被對手多人壓上,他們的邊鋒會迅速回防。因此,他們經常可以在邊線附近的持球人數上超過對手,從而阻止對方的進攻。

在安菲爾德,克洛普的壓迫方式變得更加主動,雖然紅軍有時候也會利用中場壓迫的優勢,但他們主要是利用這一點來佈置一種逼搶的陷阱。

此外,由於利物浦整體高壓逼搶的線要比多特蒙德更靠前,所以橫向傳球就被作爲壓迫打法的引子,他們可以讓邊鋒發動逼搶,迫使對方中後衛將球往回傳,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對方進攻的寬度。很顯然這種改變的壓迫方式同時也需要打法的變動。與渣叔早期在多特蒙德相對扁平的4-4-1-1或4-4-2相反,利物浦的主力陣型是4-3-3。靠近球的邊鋒經常會對中後衛進行逼搶,迫使對方只能從中路進行組織。因此利物浦的攻擊手們在壓迫過程中會使用類似多特蒙德的那種大範圍跑動來擴大防守面積,如下圖所示。

這種壓迫的陷阱固然可以讓對方中場球員(這裏是費爾南迪尼奧)接球,但也讓利物浦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壓迫對手。請注意下圖中,利物浦的中場球員是如何在傳球后從盲區壓迫費鳥的。


但利物浦的壓迫要求他們的後衛們在防守的時候整體站位要更加靠前,那樣就會迫使對方前場下意識的把球給到邊後衛。因此,紅軍在大範圍高壓逼搶阿森納的時候會自然的形成三後衛。如下圖所示,利物浦的右後衛(66號阿諾德)和前鋒(9號菲爾米諾)以及邊鋒(11號薩拉赫)一起形成圍搶之勢。同時,後防線上只有3名球員,32號馬蒂普、4號範迪克、26號羅伯遜。


還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己方邊鋒會不斷地回追,球在哪人就往哪邊跑,通過這種方式來支援中場的隊友,邊路攻擊手在防守階段也是至關重要的。

很顯然主教練要看菜下飯,給球員們提供適合他們能力的場上角色,克洛普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他在多特蒙德的時候就把萊萬多夫斯基當一個經典9號來用,但是在利物浦,菲爾米諾則是一個僞9號。

萊萬在多特時被當做持球前鋒,波蘭人總是能提供最深入的傳球選擇,還經常接隊友的長傳轉移。當然他也能夠背身拿球等待隊友的支援,同樣也可以自己尋找對方後防空擋伺機而動。

由於多特蒙德的進攻方式比較直接,萊萬多夫斯基的能力和球隊的打法相得益彰,此外他還是多特邊路傳中的主要目標。

而到了利物浦,渣叔發現馬內和薩拉赫都喜歡深入對方防守三區,擅長跑出空位再接球。爲了給他們創造進攻空間,菲爾米諾就會後撤到對方後衛和中場之間充當一個僞九號。在那裏他不僅可以利用自己的創造能力,還可以帶出對方的後衛。

我們在下圖中展示了一個經典情況,9號菲爾米諾後撤在對方兩條線之間拿球,如果對方中後衛25號費爾南迪尼奧貼上來盯防的話,那麼就會在身後留下一個空檔,這時候11號薩拉赫就能趁虛而入。由於埃及人速度奇快,曼城後衛5號斯通斯就很難防得住。

這部分的變化再次說明了克洛普是如何始終忠於自己的原則,同時對自己的戰術體系不斷進行反思和完善。

克洛普的多特蒙德在打法上要比現在的利物浦要更爲被動一些,這讓他能夠通過快速反擊創造出大部分的得分機會。而在安菲爾德,大多數球隊會給利物浦充足的時間組織進攻,與此同時再防範紅軍的快速反擊,因此渣叔不得不提高球隊定位球進攻的能力。

多特的進攻陣型偏窄,大量球員向某一側集中,而利物浦的陣型則是將重兵囤積在中場。下圖就是他們8名球員在對陣巴薩的比賽中如何佔據中場的位置,我們可以看出兩個邊路都各只有1名邊鋒。


所以,要麼是紅軍在中場佔據數量上的優勢,要麼是他們在兩翼獲得了更多的空間。在上面的例子中他們在右路的23號沙奇裏周圍有大量的空檔,能夠輕鬆接球。不過他們在控球時不要求隊員按照固定結構站位,而是讓中場中路的隊員定期向外跑跟隊友輪換,這也是爲了給後衛更多的活動空間。

另外,位置靠前的中場也能夠支持邊路的隊友。在一些比賽中,克洛普會利用中場球員與邊鋒結合,形成對敵方邊後衛2V1的優勢,下圖就是利物浦如何在右翼創造一個2V1的優勢。


這種多樣的變化讓對手更難預測利物浦的進攻套路,所以防起來也更難。此外,隨着範迪克的加盟,紅軍在建隊階段獲得了更多的打法可能。雖然荷蘭人最明顯的優勢是他的防守能力,但利物浦4號能讓球隊在對手的壓迫下游刃有餘。除了利用他良好的個人技術打出短兵相接的組合拳,範迪克還能送出精準的長傳球。這既可以讓進攻的三人組在前場接高空球,也可以爲中場創造更多的空間,因爲對方後防線必須防着這一手,站位就不敢太過靠前從而失去了他們縱向的緊湊性。

但在戰術體系上克洛普也是多才多藝,渣叔時不時的會用一個出人意料的變化來給人驚喜。比如在4-2-3-1陣型中將薩拉赫作爲中鋒頂在菲爾米諾身前,巴西人踢10號位。這樣一來球隊就多了一名攻擊手參與中路進攻。此外,邊後衛在紅軍的陣中也扮演了極其關鍵的角色,下面我們具體來談。

很顯然德國人是四後衛的擁躉,在多特蒙德期間他就是用四後衛,到了利物浦也沒有改變。但變化的是邊後衛在進攻端的用途。這既要歸功於紅軍現有人員的配置,也有球隊戰術體系部署的因素。

執教多特蒙德期間渣叔更傾向於4-2-3-1陣型,中場配有雙後腰和一個前腰,其中一個後腰可以前插參與進攻,而另一個則是給後防線提供保護。因此,多特蒙德需要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兩名中後衛都留在防線上,球在邊後衛那一側的時候他需要提供進攻支持,如果球在後衛腳下只有當球隊能夠完成過渡的時候他們纔會往前參與進攻。

多特的進攻方式比較直接,所以邊鋒們在半場的時候就開始向內線進攻,但有時候這樣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球隊的進攻不能自由在兩個邊路轉換,因爲遠端邊路沒人進行接應。遠端的邊後衛身前沒有保護他也不會輕易冒進前插參與邊路進攻。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大黃蜂在控球階段的人員分佈。很明顯他們在右路人員過多,左路有着大片大片的空檔。但此時左後衛並不在自己正常的位置上而是往中路靠參與補位,因此他們就很難將球順利的轉移到另一側。


不過到了利物浦情況就不一樣了,渣叔要求兩個邊後衛阿諾德和羅伯遜都參與高位進攻,球隊在進攻的時候他們兩個應該拉邊成爲最靠邊的球員,薩拉赫跟馬內則是相應的往中路靠,一如下圖所示。


爲了保證足夠的防守掩護,他改變了中場球員的角色,利物浦的4-3-3陣型通常配備有一名後腰再加兩個位置靠前的中場,於是紅軍在位置互換上有了更多的選擇,邊後衛也得以從容參與進攻。

通常情況下,不管哪一側的邊後衛前插進攻,那一邊的中場就會跟進補位,一來掩護進攻,二來是豐富傳球路線。在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7號米爾納在左後衛的位置是如何讓26號羅伯遜放心的殺到對方防守三區。而右後衛12號戈麥斯則更多的是負責邊路防守,這樣一來在利物浦對陣那不勒斯的比賽中他們兩個邊路都形成了3打2的優勢。


此外,後衛們的高位逼搶讓邊鋒可以放心在半場空間內進攻和內切,這種打法同樣離不開菲爾米諾僞九號位的作用,這個在前文已經表述過了。

利物浦通過邊後衛的傳中創造了大量的進球機會,這並非巧合。2019-20賽季至今阿諾德一個人就送出了313次傳中,讓人印象深刻,他的12次助攻高居聯賽第二,而左後衛羅伯遜也送出了7次助攻,同樣驚人。雖然高壓逼搶已然是克洛普戰術板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人們也可以說他的新核心就是兩個邊後衛。

言而總之,克洛普始終都堅持着自己的原則,但從未停止過發展的腳步。而在渣叔的理念中高壓逼搶的角色非常重要,不過相較於多特蒙德,利物浦的打法風格稍有改變。紅軍擁有了更多的攻擊性,克洛普讓球隊更加具有威脅性。他們在進攻階段的提升或許是利物浦目前成功的關鍵因素。

總結一下就是,克洛普是個有創新精神的人,他一直在尋找可以改進的地方,而在分析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儘管渣叔在攻防兩端的原則性很強,但他在其他教練的幫助下,比如專門負責界外球的助理教練等等,紅軍的進攻套路不斷地在改變,所以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利物浦絕不是克洛普戰術演變路上的終點。

(井中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