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两人的努力下,褚宏生将旗袍搬上了T台,让手艺人的技术再一次惊艳了世人的目光。褚宏生的一生都在与旗袍打交道,他用他的手艺为自己挣得了成功,被人尊称"旗袍大师"。

锦袍素雅身段娇,春风拂柳展妖娆。这句话足以描绘旗袍的美。时光赐予了它岁月感,绫罗绸缎给予了它高贵感,手艺人为它增添了优美感。

旗袍固然美,却也离不开手艺人的创造。他们用一针一线将旗袍的独特向世人展现,唯有创造的生灵才会是生灵。

有这么一个手艺人,终生与旗袍为伍,从16岁到98岁,他们相伴走过了无数春秋,见证了历史变迁,创造了无数佳话。

他就是上海滩最后的旗袍裁缝,褚宏生。他的每一针每一线都注入了无数的心血,做旗袍82年,从民国美人到现代名媛,从政治圈到影视圈,无数人拜倒在他的手艺下,成为他的忠粉。

手艺人的成长

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褚宏生的成功仿佛轻而易举。

16岁那年他拜当时上海滩最富盛名的裁缝朱汉章为师,学徒仅仅2年时间,他便因为影后胡蝶量身定制的旗袍一举成名,在旗袍圈大放异彩。

2年的时间成就了一代旗袍大师。不管谁看来,他的成功都异常顺利。在成功的背后,隐藏的是他当学徒时的努力和用心。

他不是朱汉章唯一的学徒,也不一定是他最具有天赋的学徒,想要从这么多学徒中脱颖而出,褚宏生能做的只有比其他人更用心,更努力。

若一个人比你有天赋,还比你努力时,那他一定比你先成功;若一个人不比你有天赋,但是比你努力时,那他一定会成功;褚宏生恰巧就是第一种人。

1936年,他接到了自己作为学徒的第一个大单,为影后胡蝶量身定做一件旗袍。当时的他还不知道这笔订单将改变他人生的轨迹。

他当时因为创新的理念与师傅争论不休。选用法国蕾丝替代原有的面料,新颖而又大胆,但若失败他的旗袍生涯也可能有永远的黑点。

他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不顾师傅的反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传统相悖的一条路,可能荆棘遍地,但他仍想走一遭。

独特的旗袍遇上美丽优雅的佳人,一经面世,就得到了众人的追捧。

为胡蝶量身定做的旗袍完美地切合了她的身材,两者交相呼应,惊艳了时光。八十年后,这件蕾丝旗袍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褚宏生没有遇到这条路上的荆棘,反而走向了成功的道路。

手艺人的成熟

褚宏生在胡蝶之后,吸引了当时其他人的目光,订单源源不断,褚宏生也逐渐名扬四海,连当时的宋庆龄都忍不住要求他的量身定做。

在20世纪,褚宏生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客人也从胡蝶,宋庆龄变成了张曼玉,巩俐等人,因此他也被称为 "一个世纪名媛背后的男人"。

名气无论多大,手艺人终究是靠自己的手艺吃饭。这些人会因手艺来,也会因手艺走。褚宏生看的太清楚了,名利面前他没有迷了自己的双眼,该练的手艺他从来不会落下。

当时的老上海旗袍风靡,裁缝铺的生意也格外激烈,今天这家出新绣花,明日那家有新的针法。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在旗袍的制作上更是如此,褚宏生为了让自己的旗袍在上海滩立于不败之地,储宏生对细节更加注意,为了与时令相呼应,他甚至需要做12件旗袍,亲手缝制12颗盘扣,每颗盘扣一种花形。

手艺人从来不能放弃自己的手艺。褚宏生的旗袍生涯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在机器化如此发达的今天,他也不曾动摇。他说,机器踩出来的衣服硬梆梆的,体现不出女性柔美的气质,人手才能缝出圆润的感觉。

每一件旗袍都是褚宏生亲手量过尺寸之后的设计,一针一线都倾注了他对旗袍的感情。手工制作的旗袍仿佛有生命,能和穿旗袍的人相互成就,保证两者之间的平衡,共同营造优雅的韵味。

对细节的把控,对手艺的熟悉,终成就了一代旗袍大师。

手艺人的传承

新中国成立之后,因苏联思想的影响,旗袍渐渐没落,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没有了客人的褚宏生淡然地接受了这种改变,他放下了手中的针线,一度为自己的旗袍生涯画下了句点,直至遇见了那个人,周朱光,他与旗袍再续前缘。

年龄渐长的褚宏生本可以就此退休,安度晚年,实际上他也如此做了,但安然的岁月却没有熄灭他心中的火,周朱光的出现让心中的梦再一次燃烧了。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周朱光想让海派旗袍重现上海滩,而褚宏生曾是海派旗袍的领军人物,两人一拍即可,相见恨晚,开始了让海派旗袍重现昔日风光之路。

在两人的努力下,褚宏生将旗袍搬上了T台,让手艺人的技术再一次惊艳了世人的目光。而海派旗袍随着时代的发展,较之之前有了新的变化,正一点点慢慢融进人们的生活中。

只是啊!如今的社会步调太快了,像从前那些能静下心来学习旗袍的人凤毛麟角。如今的海派旗袍看似风生水起,这一切也不过是因为储宏生和他的手艺还在,如有一天他不在了,在现代化的冲击下,纯手工的旗袍手艺又该何去何从呢?

褚宏生的一生都在与旗袍打交道,他用他的手艺为自己挣得了成功,被人尊称"旗袍大师"。但他自己却始终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普通的旗袍裁缝。可能是这份谦恭才让他在无数的名声中仍坚持初心,可能是这份谦恭才让他时至今日还坚持纯手工,今已成绝唱。

褚宏生的一生是幸运的,在入门时遇见了朱汉章,在关门时遇见了周朱光,带着他与旗袍再续前缘。他能用自己的手艺将旗袍带到T台,带到纽约,让旗袍在国际发扬光大,何其幸运!

在如今快餐文化的影响下,无数的手艺人被历史的洪流淹没,无数的手艺被现代化的工艺冲击,无数传统工艺就这样慢慢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又何尝不是中国文化的悲哀呢?只愿世人有朝一日能慢下脚步,看看那些幕后的手艺人,看看那些已经失传的艺术,将之发扬光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