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宋代的大文豪,出生於眉州,號東坡居士。父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才高八斗,母親更是深明大義之人,所以從小受到了很好的教導,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年僅20歲就高中進士,之後參加制科考試又被仁宗皇帝大加讚賞,得了一個“第三等”,還有了一個正八品的官職,他的爲官生涯也是自此開始。

蘇軾屬於舊黨一派,這注定他的爲官生涯不會風平浪靜一帆風順。他在湖州做知府時,新黨的代表人王安石被宋神宗罷相,他的手下沒有了制約,開始嚴厲打擊舊黨。蘇軾的名氣大,又是舊黨的中堅力量,新黨鎖定他,想要來一個殺雞儆猴,給他安了一個誹謗朝政的罪名,將他下獄,這就是衆所周知的“文字獄”。但是最後宋神宗並沒有下令殺他,而是貶他去黃州,相當於流放。

蘇軾在黃州擔任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名無實的閒職。在這個地方他的生活並不好過,但是他生性豁達,心胸寬闊,便寄情于山水,爲後人就下了許多佳作,像是《念奴嬌·赤壁懷古》、《臨江仙·夜飲東坡復醉酒》、《赤壁賦》、《後赤壁賦》,每一首都膾炙人口。他把這裏窘迫的生活過成了令人羨慕的詩和遠方。

蘇軾除了擅長詩詞書畫,還特別喜歡對聯,一日他與衆人遊西湖,看見女傭不小心將盛茶水的錫壺掉入湖裏,即興賦一首聯語“遊西湖,提錫壺,錫壺掉西湖”,飲完上聯一時也想不出下聯,便請教同行的文人雅士,但是大家思考很久也沒能對出下聯。後來也有無數人嘗試對出下聯,但是至今爲止沒有人對出,此聯成了無解的千古憾聯。

對聯看起來很簡單,但是也有很多講究格式上要求字數相同,斷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調和諧,詞性相對,位置相同,內容相關,上下銜接。所以要對出一副完美的對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蘇軾在黃州結識了知己好友佛印。佛印字了雲,是金山寺的雲門高僧。他同蘇軾一樣自幼聰慧,學富五車。倆人志趣相投,相交甚歡,經常一起談禪論道,吟詩品茶。

二人閒暇之餘經常通過對對聯的方式互相切磋。一天,蘇軾去廟裏尋佛印在寺廟門口看到有幾個匠人正在用木頭雕刻一隻小狗,有感而發給佛印出了個上聯“四口圍犬終成器,口多犬少”。這是一個拆字聯四個口變成“器”,一般人都要思考良久,佛印抬眼間,見旁邊兩人抬着木頭走過,於是靈光一閃立刻便給出下聯“二人抬木邁步來,人短木長”。對仗工整而巧妙,可見佛印的文學造詣也很高。

蘇軾還是一枚喫貨,喜歡研究美食,創作的詩詞中關於飲食的多的達四百多首。他把自己比作“老饕”,我們現在喫的紅燒肉做法就是他自創的又名“東坡肉”。還有很多名菜出自他手“東坡魚”、“東坡豆腐、“東坡肘子””、“東坡餅”、“東坡羹”。

後人評價蘇軾“進可安天下,退能山水怡自身”,這是他豁達一生的寫照。在廟堂之上,他爲民請願,救百姓於危難,被貶謫之後,也自在灑脫,不怨天尤人。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依然寵辱不驚,進退自如的態度令後人敬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