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境百馬會澤分站百馬君探訪了會澤斑銅。斑銅工藝是雲南獨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金屬工藝,斑銅表面色彩鮮豔奪目,斑銅經歷了300多年,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會澤在歷史上因銅而出名,擁有豐富的銅礦資源,被冠以“錢王之鄉”的稱號,是滇北有名的文化古城。

張氏家族做斑銅有很高的聲譽,祖籍是南京,他們的祖先是銅匠,在明朝的時候參與了大明宮宣德爐的製作。張氏家族有不傳外人的獨門“顯斑”技藝,因此他家的斑銅器很受歡迎,也爲很多人和地方獨家定製。

百馬君採訪到了會澤斑銅的第十三代傳承人張偉,張偉先生向我們耐心地講述了會澤斑銅的獨特之處和發展傳承。

斑銅形態千變萬化,各有風采。會澤的斑銅是鍛打而成的,過程十分的複雜, 錯了一步這塊銅塊就廢了。斑銅分爲“生斑”和“熟斑”,斑塊放在陽光下,閃耀着獨特的星光。斑銅的美麗不招搖,十分的莊重,讓人迷醉。

生斑是一種含有其他金屬成分的天然結晶銅,不能冶煉,遇到高溫就會喪失了斑紋,也就只能在低溫下捶打,熟斑銅採用多種元素合金澆鑄而成,打磨後藥物處理就會顯斑。

所以生斑的製作要比熟斑來的複雜一些,原料太過於講究,製作出來的產品也要比熟斑製作出的產品好看,所以許多行家也都更喜歡生斑工藝品。但無論生斑還是熟斑,樣式都追求低調奢華。

現在的天然銅已經很少了,所以手工藝者在做的過程中必須胸有成竹,不能浪費一塊材料。一件製作精美的斑銅產品,形狀不花哨,很有質感,又佈滿絢爛的斑花,讓人無法移開視線。

斑銅工藝發展道路起起伏伏,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和歷史的演變。古代會澤與巧家、東川被稱爲東川府,會澤城成爲了萬里銅運的重要地方,清代康熙、乾隆兩代因爲銅礦的需求量大,所以這個時期是會澤銅礦最繁榮昌盛的時候。這時候的會澤匯聚了來自不同地方的能工巧匠,手工技藝也隨着時代的發展不斷進步,帶動了會澤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文化的積累。

但是隨着社會發展,斑銅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從萬衆矚目的最高點跌落谷底,到幾乎被人遺忘的境地。銅帶來的輝煌已經根深蒂,這是不能抹去的痕跡,這時候就應該思考如何保護和傳承好這門寶貴的技藝,並在傳承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