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當芯片製造技術進入到10nm之後,芯片代工企業們就有了分歧。一部分是繼續研究,突破10nm以下的技術,比如臺積電、三星,進入到7nm,今年預計要量產5nm技術了。

而還有一部分就不再往下繼續研究,停留在10nm了,比如格芯、聯電等。至於中國的芯片代工企業,暫時還沒有資格產生分歧,因爲還沒達到10nm。

當然,大家知道在芯片代工領域,臺積電、三星是最強的。而格芯雖然世界第三,但不管是份額,還是實力差臺積電很遠,所以很多人認爲格芯是拼不過臺積電,所以認慫,不願意再花巨資來研究了,畢竟再往下研究下去,估計收入換不回投入了。

當然這個肯定是原因之一,但最大的原因並不在這,而在於格芯想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突破,而不是在微電子先進工藝這條道上,跟隨臺積電一條道走到黑。

格芯的計劃是走一條更新的,更光明的路子,那就是高大上的硅基光電子(Silicon Photonics)。在2014年的時候,格芯就收購了IBM全球半導體業務,並以此爲基礎,GF順利切入了硅光子和光纖領域,尤其是高帶寬網絡物理層應用。

而在2017年, 格芯、Ayar Labs有合作開發了光學I/O芯片 ,結合了GF 45nm CMOS工藝、Aya光學CMOS I/O技術,相比於傳統銅基方案帶寬提升10倍,功耗卻降低5倍。

而在2019年,格芯,Ayar Labs又開發出了一套超級計算芯片組合,甚至整合封裝了一塊Intel芯片,隸屬於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極端可擴展性光子學封裝項目(PIPES)。

目前在業內有一個看法,那就是目前的微電子芯片發展到頂峯之後,未來光電子技術可能會是主流,有可能雙方結合,甚至光電子技術取代微電子技術,成爲半導體領域一個新的技術方向。

那麼格芯此舉的目的也很明確了,那就是在微電子工藝上,明知追不上臺積電了,那麼就不追了,換條道,說不定比臺積電更領先。

我想這可能是中國芯也要考慮的問題,目前中國芯片製造技術才14nm,離臺積電5nm還不知道有多遠,如果就按常規技術路徑這麼追下去,不知道要多久才追得上,或許永遠也不追不上,那麼有沒有可能換條道,換一種技術,從而領先於臺積電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