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上,教育“大咖”展開頭腦風暴並紛紛表示,教育變革的年代,很多工作和學習正在被人工智能所代替,但人格、情感和善良,是不會隨時代改變而淘汰的,而“後浪”人才的培養並沒有固定套路,還得因材施教。”上海世外教育集團總裁徐儉說,任何一個教育不管是當前的,還是未來的,都必須堅守道德素養和價值觀,應該讓學生善良、懂得尊重、能夠相互理解、團隊合作、講奉獻。

  關於“後浪”的討論頻繁刷屏,成爲最熱話題。未來教育該如何開展?“後浪”人才如何培養?日前,一場“遇見未來,爲未來而教育”主題研討會在滬舉行。會上,教育“大咖”展開頭腦風暴並紛紛表示,教育變革的年代,很多工作和學習正在被人工智能所代替,但人格、情感和善良,是不會隨時代改變而淘汰的,而“後浪”人才的培養並沒有固定套路,還得因材施教。

  教育不是簡單灌輸

  “教育不是簡單灌輸。”上海世外教育集團總裁徐儉說,任何一個教育不管是當前的,還是未來的,都必須堅守道德素養和價值觀,應該讓學生善良、懂得尊重、能夠相互理解、團隊合作、講奉獻。與此同時,徐儉認爲,未來的教育是一個不斷改變的教育,教育的本源是不斷適應未來。“疫情之下,國際化、全球化會不會倒退?在這次抗疫當中,本身就是全球合作的過程。未來教育有科技化、國際化、全球視野,有許多能力需要大家共同瞭解、共同掌握。”

  當問及如果再辦一所學校會更關注那些要素?徐儉表示,第一是終身學習的能力、第二是培養孩子尊重、包容的素質、第三是希望孩子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把自己的想法見諸行動。“學校培養的人應該是什麼?八個字:幸福人生、奉獻社會。”

  上海紐約大學中方招生辦主任周鴻表示,符合未來時代需要的人才三方面能力必不可少:第一,好的學業成績;第二,對知識的渴求;第三,作爲社會人需要的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等素質。

  多數焦慮源於家長自身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劉莉莉教授既是一位教育學者,又是一名母親。她說,面對孩子的忙碌、盲目與茫然,家長們被不理想的分數困擾,爲孩子才藝比拼憂慮,也爲孩子不敢自信與擔當而焦灼不安。“其實,所有的焦慮都來自於家長本身,他們或是基於向上階層攀登的慾望,或源於向下階層滑落的恐懼。”

  劉莉莉建議家長,不能用自己的想象分析與構想孩子的未來,首先需要學會讀懂孩子,並在與孩子共同學習與成長中激發孩子內在動力,而教育者則需要接納包容不同的孩子,讓每一個孩子有不一樣的精彩。

  因材施教發現學生天賦

  “在這個教育變革的年代,很多工作和學習正在被人工智能所代替,但人格、情感和善良,是不會隨時代改變而遭淘汰的。”立洋教育創始人李豔萍認爲,精英教育,或將是國際化教育的核心。

  但是,專家們也表示,人們有時候會覺得精英教育遙不可及,但實際上,精英教育也適合普通人。“精英教育不是一定要把學生培養成銀行家、企業家或政治家,而是培養成符合其個性特長的或在某個領域拔尖的人才。因材施教就是要針對某一個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興趣愛好進行教育。”

  學生差異的存在,需要學校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和大數據平臺完善個性化的教育。李豔萍說,藉助現代技術手段的個性化教育,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激發他們的學習內驅力,建立他們的好奇心。

  新民晚報記者 馬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