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初,德军在东线开展的春醒行动宣告失败,希特勒手中最后的几个精锐装甲师也已溃不成军,难以与苏军对抗,苏联红军开始为反攻德国进行战前准备。当年4月16日,苏联红军集中白俄罗斯第一二方面军及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共计250万人的优势兵力,在4万门火炮的掩护下对纳粹老巢发起最后的进攻。在这场战役火炮最密集的时刻,苏联红军在短短2个小时内就消耗了2000火车皮的炮弹,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但即便拥有如此强大的火力支援,苏联红军也未能十分顺利的进入柏林。在号称柏林之锁的赛洛高地上,驻守着德军第9军团的11万德军士兵。正是这支部队,将这场实力悬殊的战役拖延了整整3天的时间,也使得战神朱可夫元帅麾下的红军将士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相比对面阵地上虎视眈眈的红军士兵,在绝望中苦苦挣扎的德国人考虑的则是尽自己最大可能延缓苏联军队的进攻步伐。然后看准时机跑道西线,让自己成为英、美联军的俘虏。
这些人十分清楚自己在苏联犯下了何等罪行,明白一旦落入红军之手绝不会得到宽恕,只有英美联军会优待他们这种的战俘。战斗一开始,朱可夫元帅便利用大功率巨型探照灯为红军坦克部队指引进攻方向。但就在大规模的纵深攻击开始之时,德国人先前采取开闸放水策略所制造的泥泞战场环境有效的延期了苏军进攻,大批的苏联坦克和士兵陷在泥潭之中不能自拔,成为驻守此地的德国4联装20毫米高射炮的标靶。
战役开始的第一天,德军就给苏军带来了相当惨重的伤亡。不过德军也未能在这一天讨到便宜,为了守住阵地,许多部队的弹药储备在第一天就消耗了一半以上。战役第二天,面对部署在战线南部,攻势更猛的苏联红军,赛洛高地的防御能力被再次削弱。等到战役三天,德军的许多关键阵地已经失守,第九军团的预备队也未能扭转战局。最终在4月19日,赛洛高地战役结束,苏军坦克成功突破德军第九军团防线,长驱柏林城下。战后统计人数装备全面占优势的苏联红军,却在三天时间里付出了三倍于德军的伤亡代价。作为整场战役的总指挥官,朱可夫元帅在战前未能进行有效的侦查与战术制定的失误,使得战神之梦打了些许折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