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讀《晉書》系列文集《晉書筆記》之讀《晉書帝紀第一》之六篇
文:小A斯蒂芬

原文【27】:四年,遷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曹真伐蜀。帝自西城斫山開道,水陸並進,溯沔而上,至於朐〈月忍〉,拔其新豐縣。軍次丹口,遇雨,班師。
這一段說的是蜀漢建興八年(230年)秋天,魏軍三路進攻漢中的戰事。後因大雨三十餘天,而撤退。
太和四年(即公元230年),司馬懿被遷爲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曹真一起出兵討伐蜀國。司馬懿自西城劈山開道,水路兩軍並進,逆沔水而上,直到朐腮縣,又攻下新豐縣。大軍屯駐在丹口縣的時候,碰上了連日的大雨,這才班師回朝。

原文【28】:明年,諸葛亮寇天水,圍將軍賈嗣、魏平於祁山。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帝西屯長安,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統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徵蜀護軍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討亮。張郃勸帝分軍往雍、郿爲後鎮,帝曰:“料前軍獨能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爲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爲黥布禽也。”遂進軍隃麋。
第二年,也就是太和五年(即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北伐中原,先攻打天水郡,,並將魏軍將領賈嗣和魏平圍困在祁山。漢明帝曹叡對司馬懿說道:“西方有戰事,除了你我誰也託付不了。”於是就讓司馬懿向西屯駐到長安,並總督雍州和梁州的諸軍事,統帥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徵蜀護軍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人一同征討諸葛亮。
張郃勸說司馬懿應該分一支軍馬在雍縣、郿縣屯駐,爲後鎮。這個意圖應該是以備不時之需的意思,也就是前方抵擋不住的時候,後方好做支援,或者有什麼變故的時候還能夠迅速的做出反應。但是司馬懿卻並不同意,他對張郃說道:“假如我前軍能夠抵擋住敵人,那將軍你說的是正確。但是我前軍如果抵擋不住,卻分成前後兩軍,這是當年楚國分成三軍卻被黥布所禽的做法果。”

黥布就是楚漢相爭時期的名將英布。司馬懿這段話的意思是,分軍分力,被各個擊破的道理。
於是司馬懿就進軍到隃麋屯駐。
隃麋又記作渝麋,是隸屬於右扶風的縣城,因產墨而著稱,東漢時期爲侯國,晉朝時期併入汧縣。故城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千陽縣東部。
原文【29】: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衆將芟上邽之麥。諸將皆懼,帝曰:“亮慮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後芟麥。吾得二日兼行足矣。”於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塵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
諸葛亮聽說司馬懿的大軍馬上就要到了,於是就親自率領衆將士開始收割上邽縣周邊的麥子。

芟:本意是一種兵器,因可以割草,所以在這裏有收割的意思。
上邽:邽讀(guī),是隸屬於涼州漢陽郡的縣城。就是今天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當時是秦隴地區非常重要交通中心和軍事重鎮。
諸葛亮的這種行爲引發了魏軍將領的危機感,因爲他們到上邽之後將面臨着沒有糧草的危機。
司馬懿卻說:“諸葛亮考慮的太多但是決斷的太少,必定安定好營寨以自固之後,纔來收割麥子。我們兩天的時間日夜兼程就可以趕到。”於是就收起沉重的鎧甲,日夜趕赴上邽。諸葛亮見到司馬懿大軍捲起的塵土而遁逃。
這種遁逃的說法並不實際,是有誇大的嫌疑。試想諸葛亮正在割麥子的士兵,見到遠處奔馳而來的士兵,肯定是要收兵的。這並不能算是遁逃。

司馬懿對這件事發表了看法,他說道:“我們的軍隊倍道而馳來到這裏已經非常的疲憊,這正是通曉軍事兵法的敵人所希望看到的。諸葛亮竟然不敢佔據渭水,看來他還是比較好對付的。”
原文【30】: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滷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爲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天子使使者勞軍,增封邑。
於是司馬懿就進兵到了漢陽郡境內,與諸葛亮的軍隊相遇。兩軍嚴陣以待列開陣勢。司馬懿派大將牛金以輕騎兵引誘蜀軍,可是兩軍剛一交戰,蜀軍就退軍了。於是司馬懿領兵就一直追趕到祁山。
這裏的漢陽,可不是湖北武漢的那個漢陽。而是涼州屬下的漢陽郡。
滷城的故城遺址在今甘肅天水市與禮縣之間。

諸葛亮屯兵在滷城,佔據南北兩座山,切斷水道以圍住自己的營寨。也就是設立個包圍圈以抵禦司馬懿。司馬懿攻打諸葛亮的營寨,並突破了他的包圍圈,攻入他的大營。諸葛亮趁夜逃跑,司馬懿又追擊,並再次擊敗諸葛亮的軍隊,俘獲斬殺了一萬多人。漢明帝曹叡派人慰勞軍隊,增加司馬懿的封邑。
原文【31】:時軍師杜襲、督軍薛悌皆言,明年麥熟,亮必爲寇,隴右無谷,宜及冬豫運。帝曰:“亮再出祁山,一攻陳倉,挫衄而反。縱其後出,不復攻城,當求野戰,必在隴東,不在西也。亮每以糧少爲恨,歸必積穀,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動矣。”於是表徙冀州農夫佃上邽,興京兆、天水、南安監冶。
諸葛亮退軍之後,軍師杜襲和督軍薛悌都認爲明年麥子成熟的時候,諸葛亮必定還會寇掠魏國的邊境。隴西地區缺少糧食,應該趁着冬天預先送糧食過來存貯。但是司馬說:“諸葛亮再次出祁山,攻打陳倉,結果被我們挫敗而返回。縱然再次出祁山,也一定不會攻打城池,而是希望野戰,必定會攻打隴東地區,而不會是在隴西。諸葛亮每次北伐都是因爲糧食缺少而無奈,回去之後一定會囤積糧食。以我的猜測,不經過三年的時間他是不會有所行動的。”

於是司馬懿就上表請求將冀州的農夫佃戶遷徙到上邽這裏來生活,加強京兆、天水、南安的監督和管理。
原文【32】:青龍元年,穿成國渠,築臨晉陂,溉田數千頃,國以充實。
青龍元年,就是公元233年。
成國渠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灌溉工程,始建於西漢中期。至今都是影響陝西省渭北平原上的重要灌溉樞紐。

在魏國青龍元年,司馬懿鑿穿了連通陳倉到槐裏的部分,並修築了臨晉陂,得以灌溉數千傾的田地,使得國庫由此而富足充實。
“陂”就是池塘的意思,“臨晉陂”就是在臨晉這個地方修築了蓄水用的池塘。所謂臨晉,大概是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
今天的晉書就先讀到這裏,咱們下一期再見!
小A斯蒂芬發表於2020年5月7日。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