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丹昱)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内高星酒店品牌几乎全部陷入收入锐减的尴尬境地,行业洗牌开始加速。财联社记者采访获悉,5月15日起,上海将有至少四家高星级酒店集体换牌,包括巴黎春天新世界、浦东四季等地标性酒店。

此外,沈阳皇冠假日、阳朔阿丽拉等亦有换牌消息传出。某酒店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上海是高星酒店必争之地,当下竞争愈发激烈,会率先完成洗牌。"四季酒店、新世界酒店被换牌是业主提前中止合同,换牌后选择洲际则是出于管理费适中的考虑,后续还会有更多非一线城市高星酒店换牌。"

疫情催生变动窗口期

目前,万豪、洲际、凯悦等酒店品牌正处于全球范围内停业,仅中国市场出现复苏迹象的境地。"洲际在拿下浦东四季酒店后,决定将全球首个丽晶酒店落户于此,足以看出洲际在中国市场的野心,"上述酒店内部人士表示,四季酒店在海外一直是一等酒店品牌,但在国内市场的行销较差,所以知名度方面不及洲际和万豪。

在浦东四季酒店换牌为洲际旗下丽晶酒店后,浦西四季酒店也宣布停业修整,并传出即将换牌的消息。业内人士认为,这就意味着2002年进入上海市场后,四季酒店首次出现该市场的"归零"。

"上海出现的集中换牌,不能不考虑资金压力,洲际酒店的管理费居中,与四季酒店有一定差距,业主选择提前中止合同进行换牌,也在情理之中。"酒店产权网创始人冯少辉告诉财联社记者。

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则透露,疫情为行业变动提供了一个时间窗口契机,国内出现高星酒店集体换牌,部分与业主变更有关。以四季酒店为例,宝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宝矿公司")此前与洲际高层在处理纠纷时建立了较好的联系,其收购浦东四季后,自然会换一个比较熟悉的跨国公司。

而即将在6月份换牌的上海巴黎春天新世界酒店、贝尔特酒店等,尚未正式公布新品牌。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以上两家酒店均将换牌为凯悦旗下品牌,分别为凯悦尚萃和Caption by Hyatt。对此,凯悦方面仅向记者回应称,目前尚无确定消息公布。

"地标性酒店换牌必然会引起酒店品牌的竞争,尤其是疫情期间,收入锐减,急需扩充市场来弥补损失。"冯少辉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高星级酒店市场广泛布局的万豪、凯悦等企业,目前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裁员、休假。根据最新发布的2020年一季报显示,凯悦酒店一季度总收入9.93亿美元,同比减少19.98%,净利润亏损1.03亿美元,同比减少262.8%;万豪一季度营收为46.81亿美元,同比减少7%,净利润为310万美元,同比减少92%。洲际公布的大中华区财报显示,中国内地市场第一季度RevPAR下降63%,一二线城市跌幅64%,三四线城市跌幅59%。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万豪、凯悦和洲际在国内高星酒店市场份额最多,且无论疫情前后,其85%-90%的业务来自国内消费,在消费群体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品牌间的竞争会日趋白热化。

洲际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周卓瓴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今后将瞄准二三线城市机会,结合特许经营等模式,在低线城市重点发展中高端酒店。根据洲际方面提供的清单显示,该公司年内在西安、重庆、乌鲁木齐、乌兰察布等均地均有新店开业。凯悦方面则表示,2020年重点将放在上海周边,苏州等地会陆续有新品牌开业。

或现新一轮"换牌热"

"国内高端酒店市场,业主方和管理公司较多采用委托管理的合作模式。在此模式下,业主方和酒店品牌方通常会约定短则十年、长则几十年的管理期限,所以多家品牌集中提前换牌的现象并不多见。"某高星酒店内部人士向记者指出。

据了解,2018年底,曾有不少国内酒店业主在合同到期后,纷纷收回原本交由外资品牌管理的酒店,而换牌酒店也以上海、北京为主,涉及上海虹桥喜来登酒店、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等。

"上一轮换牌热涉及的酒店业主多为国内资方,多是改革开放后签订的第一批长达几十年的委托管理合同,所以到期时间较为集中。此次则是在疫情影响下,依赖管理费用的酒店品牌方和业主收入锐减,而引发的变更。"赵焕焱说。

除上述上海高星酒店外,沈阳皇冠假日酒店、阳朔阿丽拉等均处于停业状态,换牌消息更是不断传出。但纵观此次换牌酒店业主方,多以香港或海外背景为主。天眼查数据显示,原浦东四季业主宝矿公司控股方为香港广辉行有限公司,新世界酒店背后则是注册地在香港的新世界发展(HK.00017)。

"与本土酒店相比,国际酒店集团更受香港和海外业主青睐。"冯少辉称。洲际方面亦承认,其在中国的业主中有21%为多次合作的老业主,贡献了其42%的现有和在建酒店物业数量。

"疫情下,不少高星酒店不得不采用降价、预售等方式吸引客流,这也令高星酒店不再高高在上,所以业主选择管理费较高的品牌意义不大。"酒店行业从业者夏子帆指出,非一线城市市场虽然增量可观,但并不需要价格极高的高星酒店,洲际旗下的智选假日、希尔顿旗下的欢朋等都是比较受消费者青睐的中高端酒店品牌。"这个逻辑不会受疫情的影响。"

冯少辉向财联社记者介绍称,酒店品牌方基本管理费是营业收入的2%,疫情期间营业收入微乎其微,基本管理费可以忽略不计。另一项奖励管理费是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的10%,这一收入基本不可能实现。对于收取管理费的酒店品牌方来说,只有扩张,才能换取基本管理费收入。"但对于业主而言,从投入到回报的周期时间或将由原来的5-6年,延长到7-8年。"

"即使扩张,也是负亏运营。"UBS分析师预测,全球高星酒店市场RevPAR要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需要到2024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