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富察貴人縱然有着齊妃撐腰,正如曹貴人背後有華妃一般,但是此時的甄嬛已經不似從前那般善良天真,所以她這一舉動就是間接提醒曹貴人,如果她還是一而再地陷害自己,不管她身後的人是誰,下一個有着富察貴人這般結局的就是她。三個人一同講故事,甄嬛與曹貴人又屬於不同陣營,這種事情衆人皆知,所以兩個人是不會做什麼加害富察貴人的事情而不被對方告發,更不會聯手害她。

俗話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這一特點在早期的甄嬛身上表現尤爲突出,本來只是想在宮中祈求“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平穩度過餘生的她在得到皇帝的盛寵後,也不免成爲了衆矢之的。

在甄嬛小產失勢後,一向看她不順眼的齊妃和富察貴人便伺機而動,在長街上使甄嬛受辱,這也讓甄嬛的心境有了很大的改變。於是在後來她重獲榮寵後,便在御花園給曾經欺負自己的富察貴人講人彘的故事報復她。另外,她還刻意喊曹貴人旁聽,這是爲什麼呢?

殺雞儆猴,暗示曹貴人別打陷害自己的主意

前期甄嬛剛剛得盛寵,便被華妃視爲眼中釘。作爲華妃的黨羽,曹貴人串通了浣碧,在圓明園用木薯粉來陷害甄嬛。最後在端妃幫助下,甄嬛才躲過了這一劫。這件事幕後主謀是曹貴人和華妃,甄嬛自然也知道。

隨後在探望眉莊的時候,浣碧給曹貴人報信,早已知曉一切的甄嬛將計就計,反將一軍。後來,牡丹花會,富察貴人小產的事件中,也是曹貴人將她從人羣中推出去,將她置於風口浪尖。

因而,甄嬛打心底裏防備着曹貴人。很多事情雖然看着沒有她的參與,卻都是她的主意和挑撥。所以,甄嬛借嚇唬富察貴人這一機會,也是提醒曹貴人,到底誰是笑到最後的勝利者。儘管自己一時失勢,但今後一定有仇必報。

富察貴人縱然有着齊妃撐腰,正如曹貴人背後有華妃一般,但是此時的甄嬛已經不似從前那般善良天真,所以她這一舉動就是間接提醒曹貴人,如果她還是一而再地陷害自己,不管她身後的人是誰,下一個有着富察貴人這般結局的就是她。

展露鋒芒,拉攏曹貴人來自己陣營

曹貴人是華妃的心腹,華妃陷害後宮嬪妃、勾結前朝多是曹貴人的主意。如果說華妃是一把鋒利的匕首,那麼曹貴人就是匕首上淬滿的毒藥,更能夠致人於死地。所以要想對抗華妃,最好的辦法就是瓦解她的內部關係網。

曹貴人常年居於華妃之下,沒什麼家世也沒什麼地位,唯一擁有的便是自己的女兒溫宜公主。身爲母親是一定想要爲自己的女兒搏一個好前程的,但是在華妃門下,溫宜公主卻常被其當作爭寵的工具,完全不顧公主的健康,曹貴人也是經常淪爲華妃的出氣筒。兩人早已面和心不和了。

目前,年羹堯魯莽行事的前朝,許多罪行開始逐漸顯現,皇帝也願意罷免他。甄嬛抓住了皇帝的心思,想在這個時候遊說曹貴人,於是邀請她一起賞雪,他在雪中嚇壞了富察貴人,讓曹貴人明白自己的策略和勇氣,向她展示了自己的誠意。接着,他又與昭瑰公主和他的家庭事務震撼了曹貴人,讓她可以爲溫宜公主工作,加入自己的陣營與華妃抗爭。

作爲人證,擺脫自己嚇傻富察貴人的嫌疑

甄嬛有心用人彘的故事嚇瘋富察貴人,以此來報復她在長街上使自己受辱之事,但如果僅自己一個人和她在亭子裏說話,沒有人能夠證明自己沒對富察貴人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她們說什麼便是什麼,自己只憑空口白牙,事後難免會和自己脫不了干係。

但是邀請曹貴人與自己一同,三人以講故事聊天爲理由,如果真的讓皇帝知道此事,也有曹貴人在旁邊作證。

三個人一同講故事,甄嬛與曹貴人又屬於不同陣營,這種事情衆人皆知,所以兩個人是不會做什麼加害富察貴人的事情而不被對方告發,更不會聯手害她。

而且富察貴人的侍女就在亭子外,裏面什麼情形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曹貴人和甄嬛都沒有什麼問題,而且也沒人看見或者能夠動什麼手腳,富察貴人嚇傻了,也只能是她自己心裏有什麼事兒或者其他原因,跟她們沒有任何關係。

如果再要繼續追問,可能又會牽扯出長街上其羞辱甄嬛一事,富察貴人心懷愧疚纔會導致這樣的後果,所以有曹貴人在場證明,最後無論告不告到皇帝那裏,富察貴人和齊妃都不會落到什麼好處,而甄嬛這邊,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甄嬛這一舉可謂是黑化的第一步,展現了她有仇必報的性格,不爲人魚肉的決心。同時,聯手曹貴人除去富察貴人,也讓曹貴人能夠看到自己的能力,動搖她加入自己這邊,也能夠十分巧妙的擺脫自己嚇傻曹貴人的嫌疑,可謂是一舉多得,思慮頗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