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沙文化圈的權威學者 —— 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陳先樞也發來了有關交通銀行以及長沙坡子街金融歷史的研究文章,以及刊載於 1915 年 12 月 21 日湖南大公報上的一則交通銀行廣告的照片和交通銀行楚湘街舊址的照片等史料。當時,曾爲湖南納稅大戶的湖南華昌煉礦公司,現有票銀一百餘萬元,是準備償還交通銀行貸款的儲備金,張敬堯令華昌全部購買此“有獎惠民券”。

一副老照片,一張舊報紙,一段老故事 …… 一切與交通銀行有關的歷史印記。自交通銀行湖南省分行聯合瀟湘晨報共同推出“百年交行 · 湖南印記 ——32 張照片 ,32 樣物件、32 個故事”的大型有獎徵集活動開展以來,我們收到了不少熱心市民發來的資料,這些資料都記載着交通銀行在時代變革中的歷史與輝煌。

湖南“首富”華昌公司借道交行貸款保身家

梁曉新女士給我們講述了其祖父梁煥奎當年的華昌公司與交通銀行的一段歷史淵源的故事。

從梁曉新所提供的電報記錄內容可以看出,在清末民初時期,華昌公司董事致電張敬堯說明其與交行借貸關係,以須償還交行貸款爲由,拒絕購買“有獎惠民券”。“如果當時不是因爲華昌公司與交行存在一百餘萬元借貸關係,只怕還真難逃脫張敬堯的搜刮。”梁煥奎孫女梁曉新說。

1919 年前後,湖南因澇災、兵燹,府庫空虛,民不聊生。北洋軍閥張敬堯主湘,千方百計搜刮湘省民脂民膏。他藉口整頓金融,以收回市面“濫票”爲名,令“湖南銀行清理處”發行所謂“有獎惠民券”,強行攤派,強迫市民、商家購買。

清末民初的長沙,從碧湘街到西湖橋河邊一帶,延綿的輪船碼頭、機械修理車間、倉庫、工人宿舍、堆棧、化驗室和一連串的大型冶煉純銻的設備和廠房都屬於梁煥奎的華昌煉銻公司的基業。該公司所煉純銻質量已超過世界著名的英國廓克遜,產量也成爲了當時的世界第一,當時湖南華昌煉礦公司所產純銻,每噸以 2240 英鎊計價,1915 年營業收入 300 餘萬兩,獲淨純利銀 120 萬兩,稅收過湖南省款稅額三分之一。

當時,曾爲湖南納稅大戶的湖南華昌煉礦公司,現有票銀一百餘萬元,是準備償還交通銀行貸款的儲備金,張敬堯令華昌全部購買此“有獎惠民券”。幸虧曾任北洋政府總理的熊希齡,亦是湖南華昌煉礦公司董事。由他領銜代表華昌全體董事,致電張敬堯說明其與交行借貸關係,以須償還交行貸款爲由,拒絕購買“有獎惠民券”。一份電報記錄着百年前的交通銀行曾支持地方實體經濟的足跡和記憶。

民國年間,四大國有銀行匯聚坡子街,交通銀行是其中一員

長沙文化圈的權威學者 —— 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陳先樞也發來了有關交通銀行以及長沙坡子街金融歷史的研究文章,以及刊載於 1915 年 12 月 21 日湖南大公報上的一則交通銀行廣告的照片和交通銀行楚湘街舊址的照片等史料。

作爲地道的“老長沙”,陳先樞不僅在長沙土生土長,還被稱作這座城市的“活字典”。這條老巷的來由、那座水井的名字,老長沙的點點滴滴都如同他掌心的脈絡,如數家珍,信手拈來。

陳先樞告訴記者,民國時期,長沙商業繁榮,“金、錢、綢、紙”四大行業享譽全國,而坡子街地區正是這四大行業的富集之地,形成了許多名老字號。錢,即錢莊業。錢莊是長沙早期金融市場的主要載體,始於前清,盛於晚清,光緒年間長沙錢業公會的會所 — 福祿宮開設在坡子街。到民國時期,錢莊仍很活躍,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資助商人擴大市場的作用。到 1934 年,長沙錢莊達 86 家,資本總計達 1100 萬元,其中半數以上開設在坡子街及周邊地區。錢莊數量雖多,但能主宰市場的只有春茂、謙和、裕順長、萬裕隆四家,號稱“四大金剛”,全設在坡子街。這四大錢莊的資本佔全市數十家錢莊資金的 50% 以上。

1915 年 12 月 21 日《湖南大公報》交通銀行廣告

“放在當時的時代環境中來看,坡子街已經成爲民國時期長沙的近代金融中心。”陳先樞告訴記者,根據研究,民國時期中央銀行長沙分行(今省財貿醫院)、大陸銀行、聚興城銀行、農工銀行、實業銀行、金城銀行都設在坡子街。中國銀行長沙分行和中國農民銀行長沙分行在太平街,交通銀行長沙分行在楚湘街,故此,中央、中國、農民、交通四大國有銀行全集中在如今的坡子街地區之內。

陳先樞向記者展示了一張老照片,這是他尋訪長沙古蹟時,專程去到位於楚湘街 204 號交通銀行舊址所拍攝而成的。雖然建築本身失修多年,但獨樹一幟中西合壁的民國式建築風格仍然清晰可見。

2011 年 5 月 15 日楚湘街交通銀行舊址被拆前的最後影像(正面)

2011 年 5 月 15 日楚湘街交通銀行舊址被拆前的最後影像(反面)

從 1913 年交通銀行入湘以來,由於受到戰亂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交行曾經數易其址。陳先樞告訴記者,根據史料記載,1913 年 7 月交通銀行在長沙設立湖南分行,經理蔡昌輔。該行成立時,主要業務爲經理粵漢、株萍鐵路及電報局、榷運局款項,經營存、放、匯,發行兌換券等。在衡陽、岳陽、常德、益陽、湘潭各地設支行、辦事處。重點對湖南銀行和寶興礦業銀行融通資金。至 1914 年 2 月 1 日止,兩行在該行的往來透支票銀 50 萬兩,佔其放款總額的 72.6%。

1928 年 12 月,交通銀行上海分行在長沙設立滬券兌換處,次年 5 月,改爲辦事處,屬漢口分行。由於工農紅軍進攻長沙和發生“九一八”事變,1930 年 7 月、1931 年 9 月兩次停業。1933 年 7 月,辦事處升爲四等支行。1935 年,該行遷至黃道街新址營業,並在楚湘街、老火車站等處沒有倉庫 6 座。11 月,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政策,該行票幣被定爲法幣。1938 年,長沙“文夕大火”,該行撤往沅陵。1942 年遷至衡陽。抗日戰爭勝利後,於 1945 年 10 月返長復業。次年 10 月,增設中西路辦事處。1949 年 4 月,解放軍南渡長江以後,其外地的分支機構在 6 月底以前撤併至長沙支行。1949 年 8 月 20 日該行由長沙市軍管會接管。

翻開舊照片,打開塵封的歷史,交通銀行的湖南往事裏,也深藏着長沙這座古城的記憶,承載歷史也面向未來。也許你曾經無意間聽說過交行的湖南往事,也許你曾經拍下過交通銀行的老照片,或者你曾經有過交通銀行的老存摺,那麼都請你把這些老物件與我們分享吧。

由於疫情的影響,經組委會決定,“百年交行湖南印記”大型有獎徵集活動截止日期將延遲到 2020 年 5 月 31 日。如果你有與交通銀行有着千絲萬縷聯繫的老照片、老物件和老故事,請將作品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