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2019年18日上映的银河补习班我想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亲自看过,这部卖出8.7亿票房的电影讲述的可不仅仅是父爱的故事,里面更多的讲述如果去教育孩子,一个非原生家庭、从小被同学孤立、学习成绩倒数、学校大会多次点名批评并做检讨、在被学校劝退的悬崖边游走、被学校放弃的孩子。马飞可是一个非原生家庭、从小被同学孤立、学习成绩倒数、学校大会多次点名批评并做检讨、在被学校劝退的悬崖边游走,被学校放弃的孩子啊,马浩文的教育成功了,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应该考量考量呢。

于2019年18日上映的银河补习班我想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亲自看过,这部卖出8.7亿票房的电影讲述的可不仅仅是父爱的故事,里面更多的讲述如果去教育孩子,一个非原生家庭、从小被同学孤立、学习成绩倒数、学校大会多次点名批评并做检讨、在被学校劝退的悬崖边游走、被学校放弃的孩子。

要是能像马浩文那样教育孩子,那每个孩子的人生绝对是不敢想象的风采。

小编是亲自去影院看的这部电影,看过之后就推荐给了身边所有孩子正在上初高中的家长朋友们,我以为他们看过这部电影之后会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有新的感悟和方式,可他们反馈给我的所有信息基本都是还好没带孩子去看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所呈现给观众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与传统截然不同,所有学生都终将面对的同款教导主任,在影片里如同最大的反面角色,冲击着家长们的印象底线,他们都认为如果想马浩文那样教育自己的孩子,那自己的孩子肯定就完了。可这部电影就是学生们最无声的祈盼,甚至连已经毕业许久的我都想对我妈说,你要是能像马浩文那样教育我,我今天绝对是另一番风采。最好的归来不是讨好,而是继续从前。

原生家庭对每个孩子意味什么?是幸福快乐的童年,是完整的家庭教育,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是美好人生的坚实后盾。所以非原生家庭呢?统统没有,有的只是自强自立,更多是自强不立。非原生家庭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公,孩子无法抉择却必须发生的时候,马浩文是怎么做的?他入狱多年,再见到马飞的时候,已经长了几头高。他最先做的是什么?不是去买好吃的好玩的哄孩子,而是用小时候经常做的互动来当做见面礼。马浩文知道,最好的归来不是讨好,而是继续从前。马浩文带儿子回到了原来的家,看到了那个记录儿子很高的印记,七年没有添加划痕,这次再刻下的是泪水和永不离弃的诺言。如果自己都觉得孩子不行,那他的人生就真的完了。

马浩文锒铛入狱,马飞过的自然也不好。所有同学都嘲笑他有个入狱的爸爸,都欺负他,电影里从来没有关于马飞有朋友的表述,他永远都是自己。我想每个人都知道,从小被孤立对于人格的长成是多么大的阻碍。于是马浩文做马飞的朋友,给马飞树立自信,教他何为人,如何能成长为一个男人。马浩文并不是大道理统统直抒胸臆,而是一点点,一件件小事让马飞自己去理解领悟。马浩文相信自己的儿子,他给马飞树立了一个谁都不认为能够达成的目标,只有马浩文自己觉得他儿子能做到,并且不断的告诉自己儿子可以做到,而且不给压力,只给信心;不给目标,只给动力;不给惩罚,只给奖励。在多少次连马飞都说自己不行的时候,马浩文依旧说可以,是马浩文强行捧杀自己儿子么?并不是,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儿子的潜力有多大,即使学校放弃了马飞,全世界都觉得马飞做不到,而马浩文始终相信马飞可以,因为他知道,如果连他都告诉自己儿子不行,那马飞的人生就真的完了。那些个说考上个好高中、考上个好大学就行了的言论就是个屁。

这部电影重复最多的一句台词是“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这句台词是给我感触最深的。不由得想起了我的高中生活,老师说:你考上好大学这辈子就无忧了,我妈说你考上好大学这辈子就无忧了,亲戚说你考上好大学这辈子就无忧了。哪里无忧了?怎么就无忧了?当时我脑袋里一点概念都没有,好大学的意义是什么,在当时的我看来只是应付老师家长,看,我学习了,仅此而已。而当时的我根本不想应付,我真正有目标的时候是高三下学期,我想当一个医生,于是才有生以来第一次自己想努力的学习。结果可想而知,小半年的时间根本不够。我现在也在想,要是我早点想当医生就好了,那我现在已经是个医生了。所以我看这部电影之后才会疯狂的推荐给身边孩子正在上初高中的家长们。我想说的是重点高中只是初中的终点,985、211只是高中的一个结果,而对于我们漫长的人生路来说,这些都只是一个过程,一个刚起步的过程。那些个说考上个好高中、考上个好大学就行了的言论就是个屁!当初的我需要个目标,我相信现在的孩子们也需要个目标。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高考只是一股风,这股风有用却不是全部。

马浩文跟所有人说马飞会考进年级前十,那是他说给外人听得,他从来没要求过马飞的成绩,他不断的在帮助马飞寻找人生目标。你最想做的才是你的人生目标,而好高中、好大学只是一种手段,远非不是终点。这部电影的结局是马飞本可以成为全省状元,可是他决定不参加考试,而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参加了飞行员的考试并通过。最后那个迂腐古板的教导主任挽留马飞参加高考而别去试飞的嘴脸看的我真爽,这是科学教育对应试教育的重大胜利。诚然这只是一部经过艺术加工的电影,可是电影里面的教育方式不值得去推广学习么?是高考的分数重要还是孩子自己决定的人生重要?我知道高考是通往成功人生的捷径,而我希望成功人生是由自己定义,而不是家长与社会定义,这条人生捷径走不走,我希望是由孩子自己领悟并说的算。

马飞可是一个非原生家庭、从小被同学孤立、学习成绩倒数、学校大会多次点名批评并做检讨、在被学校劝退的悬崖边游走,被学校放弃的孩子啊,马浩文的教育成功了,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应该考量考量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