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我這個大學畢業的人,唐詩宋詞背的不少,竟然一點沒看過《聲律啓蒙》和《笠翁對韻》。一次國學節目中,聽到“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

平平仄仄短短長長帶着韻律感的語句,一幅幅畫面撲面而來,我居然感動的想流淚,我爲什麼沒有早點看到這些文字呢?我第一次感嘆小時候讀的書實在是太少了。

孩子在幼兒園,正是國學啓蒙的好時候,於是我就把《聲律啓蒙》和《笠翁對韻》都買了過來。一開始分別先讓她熟悉兩本書上卷的第一篇,然後選擇先讀哪一本。

本來我認爲兩本書是差不多的,由於記憶模糊,以爲《笠翁對韻》是早於《聲律啓蒙》,更適合孩子的啓蒙,當孩子說要先學《笠翁對韻》時,我欣然同意。

但是我上網仔細查閱之後,卻發現自己錯了,很多人說《聲律啓蒙》要優於《笠翁對韻》。

1.《笠翁對韻》是照着《聲律啓蒙》仿寫的。

《聲律啓蒙》是清朝康熙年間進士車萬育所著,而《笠翁對韻》是清朝康熙年間的戲曲家李漁所寫。雖然是同時代的,但是《聲律啓蒙》是早於《笠翁對韻》的,李漁仿照《聲律啓蒙》寫了旨在作詩的韻書,因其號笠翁,所以起名《笠翁對韻》。

普及一下,什麼是進士:縣級考試通過的是秀才,秀才參加省級考試,通過的是舉人。舉人蔘加全國考試,通過的是進士。進士考試第一名,纔是狀元。也就是說,進士是具備了考狀元的資格。而李漁是戲曲家,雖然不能說明車萬育才華一定比李漁高,至少從地位上看,進士更勝一籌。在古代,文憑還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2.《聲律啓蒙》更適合當時的孩子啓蒙平水韻知識,而《笠翁對韻》相對來說更成人化一點。

《聲律啓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啓蒙讀物,分爲上下卷。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這類讀物,在啓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

《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啓蒙讀物。全書也分爲上下卷。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和《聲律啓蒙》是差不多的,都很有節奏韻律感。

3.《笠翁對韻》的韻相對亂一些。

從音韻的角度來看:《聲律啓蒙》要優於《笠翁對韻》。《聲律啓蒙》每韻3段。《笠翁對韻》每韻2-4段不等,比較亂。

4.《笠翁對韻》裏引用的典故比較多,如果小孩子學的話,難以理解不好記憶。聲律啓蒙有很多四六句,風格上比一致四七句的笠翁對韻要柔和優美一些。聲律啓蒙畢竟就是針對小孩子的啓蒙比笠翁對韻更適合小孩子。

看完之後,我就糾結了,我想讓孩子先學《聲律啓蒙》,在我幾次勸告之後,孩子還是選擇《笠翁對韻》。我想我不能逼迫她,逼迫只能適得其反。於是問爲什麼,她說《笠翁對韻》更簡單易懂。

好吧,我同意,或許每個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後來我又去查閱一番,發現也有人認爲《笠翁對韻》更好的。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徐健順先生認爲《聲》優於《笠》,而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馮國超先生認爲《笠》優於《聲》。可見這真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我也就不糾結了。

其實兩本書涉及的內容都非常豐富:天文地理、草木風景、鳥獸魚蟲、節令人事、神話典故、器物珍寶等等。書中語句有的是直接引用詩詞文賦的原話,有的是化用句意,跟孩子一起讀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藉助一些書籍,充分理解句子的意思,講給孩子,不能讓孩子死記硬背。我選擇的書籍上對有些詞語有註釋,還有的有關聯的小故事,在講的讀的過程中有時候講個小故事,小孩子更樂意聽。

而且把笠翁對韻讀一遍之後覺得很押韻,這一點來說給小孩讀笠翁對韻是比較好的。小孩子喜歡朗朗上口的語句,讀起來真的像唱歌。

那麼我爲什麼要孩子國學啓蒙?

說沒有功利心是不可能的,衆所周知,現在學生的語文成績很大一部分是跟閱讀掛鉤的,閱讀的比重會越來越大,而閱讀難的地方是文言文閱讀,讓孩子從小接觸國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見的多了很多詞句就理解了,爲以後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當然,家長不能逼迫孩子死記硬背,我們的目的不是說孩子能記住多少,理解纔是關鍵,如果能喜歡上更好。那麼就跟隨孩子熟讀就好了,讀完可以和孩子做遊戲,比如“山花對什麼”,讓孩子說出來,也可以讓孩子給你提問,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相信孩子更有學習的慾望和動力。

還沒有加入國學啓蒙的家長們,一起來和孩子熟讀經典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