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来吕母自称“将军”,带领数百人直接前往海曲县,吕母命部分勇士扮作给县宰送礼的人直往县衙,其余义军兵分四路合围海曲县城,就在县宰受“礼”之际,起义军里应外合,一举攻破海曲,活捉县宰,县里的一些官吏跪倒在地上叩头为县宰请求饶命。吕母率领起义军攻破海曲和杀县宰后,名声大震,附近的贫穷农民纷纷前来参加起义,很快就发展成几万人的队伍。

1

“响马”是绿林好汉的代名词,一般指的是拦路抢劫的强盗,后来也代指农民起义者。

东汉末年,山东的盗马贼喜欢把鸾铃挂在马的脖子上,跑起来哗哗作响。就怕过路商贾听不见——打劫了打劫了!

抢劫也要抢得光明正大,这就是响马的范儿!这就是特立独行的山东好汉。

网上有人黑山东,“山东的响马四川的贼”,不过,平心而论,这并不完全是一个贬义词,甚至在大多数时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褒义词。

山东人的文化实际上有一些历史渊源,不仅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货殖列传》太史公评论齐国的风气:“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

也就是说,齐人不能群起而攻之,但是抄着一个家伙大喊抢劫是可以的。

太史公由衷地称赞:“大国之风也。”

鲁国一向给人文质彬彬的感觉,但是“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的大盗盗跖是货真价实的鲁国贵族出身,著名的柳下惠之弟也。

今天说的这位响马,也是山东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响马。

这位女响马是响马中的女中豪杰,她用乐善好施,散尽家财,聚拢了一群起义军,打响了女响马的第一枪,用她独有的侠骨柔情书写了一段段巾帼传奇。

她叫吕母,她实际上是吕的母亲,男尊女卑的社会一点也不怜香惜玉,她都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响马了,史书上都没记载她的名字,年岁多大也不知道,长相如何也不知道。《汉书》只说她:“家素丰,赀产数百万”。

吕母是新朝末年琅琊郡海曲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西)人。生于西汉末年,当时王莽篡位。

2

吕母是当地一位著名的富人,是以酿酒、卖酒为业的大富户。吕母正直诚实。她唯一的富二代儿子名叫吕育。

那时的富二代有理想有抱负,没有凭借老妈的财富去投资炒股,欺行霸市。而是忠耿好学,成人后到县衙应聘一份普普通通工作,当朝九晚五的差役。

几年后吕育升迁了,出任县游徽,掌一方巡察缉捕。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时候赋税很重,徭役太多,有些人交不出钱。就被官府抓起来毒打,直到家破人亡为止。吕育因对王莽官府横征暴敛极为不满,执意不从县宰之命毒打交不上钱粮的农民,而被县宰以与暴民同谋、抗捐拒税为名给杀了。

吕育死后,吕母虽悲痛欲绝,但一弱女子,虽有万贯家财也不能为儿子续命。

吕母没有贸然报仇,而是强忍泪水,隐忍等待,等待一个机会——一个为儿子复仇的机会。

一些贫穷的少年和壮汉没钱买酒,吕母就把好酒免费给他们喝;一些贫穷的家庭遇到灾荒的时候,不管能不能还得起,吕母都会给他们钱,给他们衣服和粮食;

遇到逃荒的流浪汉,吕母就免费请他们喝酒、吃肉……

吕母从不计较花费银钱多少。当这些受她恩惠的人执意要报答时,吕母说请大家帮忙到奎山脚下的一条小河沟取土,运到小河东岸,筑一个大土台子。这个大土台子,就是后来吕母起义时的点将台,即今之“吕母崮”。这条被挖得又深又宽的河也叫“古河”。

3

不出几年,吕母的万贯家财都被耗尽了,这些穷人想偿还她的钱和衣服。悲痛的吕母列举了官府对村民征收重税和鱼肉百姓的罪行,陈诉吕育被县宰冤杀的悲痛。

吕母哭诉道:“我救了你们很多次,不是为了求利发财。只为县宰不公道,枉杀我儿性命。我要复仇!诸位壮士,你们能理解我的哀痛吗、愿意助我一臂之力吗?”

听了这话,众人都钦佩吕母多年嗛而未发,也明白吕母的报仇之意,加之平日受她恩惠良多,都承诺愿随她起义。

靠这些人相助,吕母很快组建了一支数百人的起义队伍。起义军在崮河两岸和海面上。有时他们会躲避官兵藏进这些岛屿,转移视线,声东击西,神出鬼没。

当时,多年的洪水、干旱、蝗灾,加上沉重的税收,使大量农民破产。吕母带领着起义军四处打击官兵,抗捐抗税,随着影响越来越大了,一些流亡的农民加入了起义军。很快,起义军的数量上升到了数千。

后来吕母自称“将军”,带领数百人直接前往海曲县,吕母命部分勇士扮作给县宰送礼的人直往县衙,其余义军兵分四路合围海曲县城,就在县宰受“礼”之际,起义军里应外合,一举攻破海曲,活捉县宰,县里的一些官吏跪倒在地上叩头为县宰请求饶命。吕母道:“我的儿子不从县宰之命为民求情,只是小罪,罪不至死,却被县宰杀了。杀人者当死,他罪有应得,你们又何必为他求情?”

起义军遂即处死县宰,砍下他的头颅来祭奠吕育的坟墓。

吕母率领起义军攻破海曲和杀县宰后,名声大震,附近的贫穷农民纷纷前来参加起义,很快就发展成几万人的队伍。

破官府、抢钱粮、杀县官,朝廷遂重兵包围并镇压了他们。吕母不得不带领起义军乘船撤离到海上的一个岛上。

吕母大仇已报,心愿已了,于是她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表明了目前的处境:想回去的回去,愿留下的留下,但得守“规矩”,主要一条是不许欺负百姓。

后来,吕母率领起义军再次登陆。政府又从两个州派出官兵共同追杀。

吕母设计诱敌深入,派义军绕到敌人背后,前后左右的对敌冲杀,全歼官兵。

两年后,吕母因病去世。部下遵其遗大部合并于赤眉军,余部汇入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中,投入到推翻王莽“新朝”的滚滚洪流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