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香港電影金像獎起源於《電影雙週刊》,那時的香港電影已經蜚聲海外,香港電影人和媒體都覺得應該擁有自己的電影節和獎項。在1982年與電視臺合作開創了一個整體評價電影水平的節目,這就是金像獎的前身,並規定此後每年一度舉辦,目的就是爲了鼓勵和促進香港電影事業繁榮發展。

日前,由於受疫情影響,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即將以視頻的方式跟觀衆見面,不過這個曾經一度輝煌的頒獎晚會現在已經越發像一根雞肋獎難以提起人們的興趣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金像獎的逐日衰微呢,這恐怕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香港電影金像獎起源於《電影雙週刊》,那時的香港電影已經蜚聲海外,香港電影人和媒體都覺得應該擁有自己的電影節和獎項。
隨着香港電影不斷的繁榮發展,於是由《電影雙週刊》組織了發起。
在1982年與電視臺合作開創了一個整體評價電影水平的節目,這就是金像獎的前身,並規定此後每年一度舉辦,目的就是爲了鼓勵和促進香港電影事業繁榮發展。
次年,金像獎頒獎典禮就開始通過電視廣泛傳播,其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成了當時觀衆唯一瞭解電影作品優劣,明星成就的平臺。
93年正式註冊成立了公司,它的成長曆史也印證了香港電影發展的光輝歷程。
金像獎的設立鼓勵和表彰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電影人,其獎項涵蓋了最佳主配演員、監製,燈光服道化、音樂和攝影等各類獎項。
從整體上推動了和激勵了電影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才加入到電影行列中來,給香港電影事業添磚加瓦,一時間香港電影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世景象,也鑄就了香港電影的輝煌。
大家每年都期盼着這個香港電影屆的盛會,各路明星璀璨,一年的辛苦成績回訪總結嘉獎,都是當年香港電影人最大的鼓勵和安慰。
在那個大型晚會極少的年代,除了明星的演唱會就數這個金像獎的頒獎典禮最爲華麗耀目了。
所有知名電影裏的大牌明星都會在這一天現身在晚會現場,對於觀衆來講也是一場視聽盛宴吧。
然而時代的發展的浪潮中,香港電影的發展逐漸顯露後勁不足,新生代的年輕港人大多不願再從事電影行業,原來的老電影人也逐漸轉戰內地電影市場。
隨着時間的推移內地的金雞百花電影節逐漸蓋過了金像獎的浪潮,更多的電影人開始關注金雞獎和國際大獎起來。
加之近些年各路媒體大軍挺進電影屆,許多電影明星曝光於各大媒體,觀衆獲取明星信息的渠道逐漸增加,再也不用通過金像獎晚會來一飽眼福,這也是金像獎沒落的原因之一吧。
雖然金像獎的社會關注已不再輝煌,但老一輩的電影人們還是會適時參加,來到這個曾經見證他們輝煌人生的地方,電影節是電影人的節日也是觀衆瞭解電影的窗口。
如何能讓香港電影蓄電起航還要靠新一代的電影人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希望香港電影后來人能不遺餘力的再創香港電影金像獎當年之輝煌。
……
你好,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