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水平在不斷提升,對孩子的需求也是儘量去滿足。但是在滿足孩子的同時,我們也發現孩子索求的力度越來越大,也沒有爲自己得到的東西感恩。在facebook上網傳了一段小女孩不感恩媽媽買的東西,最後媽媽的做法亮了。

故事是這樣的:海利是一名來自弗洛裏達的護士,也是一名單親媽媽。她和自己漂亮又可愛的女兒普雷斯利一起生活。雖然手頭上並不是那麼富裕,但是海利一直在努力工作,努力確保自己的家庭開銷,也會盡可能地去滿足女兒的各種心願。前不久,女兒普雷斯利和媽媽說,她就想要一個L.O.L的文具袋。這個文具不是很貴,也不是很便宜,亞馬遜上賣14.99美元,摺合人民幣也要100多。但是寶貝女兒要,媽媽就記在心裏,一定要爲女兒買到。爲了給普雷利斯這個小驚喜,海利跑了好幾家商店,終於爲女兒找到了指定的粉色文具袋。但是普雷斯利盯着這個說很想要的玩具,不僅不開心,而且還把文具袋直接扔進了垃圾桶,還生氣地朝着媽媽大呼小叫:“這個文具袋一點也不好!我們班的同學已經入手一個......我早就不想要了!”

海利瞬間也很火冒三丈,覺得自己已經在盡心盡力滿足女兒的願望,女兒卻不知道感恩。爲了給女兒一個警示,媽媽出了一個注意:她準備了一個三明治的塑料袋,並寫上“普雷斯利的文具袋”。媽媽把這個新的文具袋交到普雷利斯的手上,此時的普雷利斯直接崩潰了,因爲這個新的文具袋實在太難看了。爲了給普雷利斯一個教訓,媽媽把新的文具從垃圾桶撿回來,並告訴她這個文具不再屬於她了。還把新的文具袋捐給了沒有經濟能力買的人,而普雷利斯只能用這個塑料袋

對於上述的情景,可能很多的家長都有碰到過。孩子一直說很想要一件東西,但是到手後卻又嫌棄這件物品已經過時,倏然不知我們背後所付出的真心,是孩子太貪婪、太沒有良心?其實都不然,人都是有慾望,人人都想得到完美的事物。但是處於童年期的孩子道德觀念還沒有健全,對於道德的意識性也不強,所以出現這種狀況都是正常的,但是如何引導孩子要感恩呢?

成人自身持有感恩觀念

當我們要讓孩子學會感恩的時候,我們成人自身要懷有感恩之心,不管是對於自己得到的,還是別人給予的,都要心懷感恩。當孩子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也要教會孩子去感謝、去感恩。不能覺得孩子還小,不需要教育。錯失一個教育機會,孩子可能就覆水難收了。

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

當一件事情發生後,都會有結果。結果我們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自然結果比如水杯摔倒在地上會破,一種是邏輯後果比如你可以玩沙子,但是如果你玩的時候把沙子揚起來了,那你今天就不能繼續玩了,因爲這樣子玩沙子的方式是會傷害到其他人的。但是如果你明天玩沙子的時候能遵守規則,那你就可以繼續玩了。其實上述媽媽的做法是採用了讓孩子承擔相應的邏輯後果,普雷斯利嫌棄新的文具袋不好看,把它扔到垃圾桶裏。海利就讓孩子承擔了她的後果,她得不到這個文具袋了。當人爲參與時,給予孩子的後果一定是要存在關聯的,不能孩子打破了東西,你就罰孩子不喫飯,罰站,這兩者沒有任何關係的。

感恩之心,當湧泉相報。自古以來,感恩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就一直流傳下來,也希望未來的孩子把這種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