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元璋開國後,在確立左右丞相的過程中,朱元璋一度想讓劉伯溫出任右丞相,以制衡擔任左丞相的李善長,劉伯溫有自知之明,爲了避免遭到淮西貴族的排擠和嫉恨,劉伯溫拒絕了朱元璋的美意,並很快以年老爲由辭職還鄉,朱元璋同意了劉伯溫的請求,但同時向劉伯溫請教誰可以出任右丞相一職,在問及胡惟庸是否能夠擔當右丞相一職時,劉伯溫向朱元璋直言絕對不可以任用胡惟庸這樣的小人,一旦任用必會招致很大的禍患。當胡惟庸的勢力擴張到一定程度,朱元璋也認爲影響力足以告誡天下人的時候,就以結黨營私、意圖謀反地罪名將胡惟庸及其黨羽三萬人盡數屠殺,並藉助此次案件的影響廢除了丞相制度。

胡惟庸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結點式的重要人物,胡惟庸之死直接導致了中國古代史上千餘年的丞相制度的廢除。我們現在所熟悉的胡惟庸只是“胡藍大獄”中的胡惟庸,也是胡惟庸生命的盡頭,對此前的胡惟庸則知之甚少,那麼真實的胡惟庸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胡惟庸是淮西勳舊的重要成員之一。胡惟庸早年隨朱元璋起兵,歷任元帥府奏差、寧國主簿、知縣、吉安通判、湖廣僉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職。洪武三年,拜中書省參知政事。論才能,胡惟庸遠在李善長和劉伯溫之下,但胡惟庸善於逢迎,加上同屬淮西勳舊,因而深得朱元璋和李善長的賞識。朱元璋開國後,在確立左右丞相的過程中,朱元璋一度想讓劉伯溫出任右丞相,以制衡擔任左丞相的李善長,劉伯溫有自知之明,爲了避免遭到淮西貴族的排擠和嫉恨,劉伯溫拒絕了朱元璋的美意,並很快以年老爲由辭職還鄉,朱元璋同意了劉伯溫的請求,但同時向劉伯溫請教誰可以出任右丞相一職,在問及胡惟庸是否能夠擔當右丞相一職時,劉伯溫向朱元璋直言絕對不可以任用胡惟庸這樣的小人,一旦任用必會招致很大的禍患。
精明朱元璋眼裏是揉不進沙子的,胡惟庸的小動作早就被他察覺了,之所以沒有將其扼殺在搖籃中是皇帝心中有更大的謀劃——朱元璋要廢除這個制約着皇權達上千年的丞相制度。胡惟庸不是結黨營私嗎?那朱皇帝就讓他繼續結(要結就結個大的),並且很是放縱他,最後即使胡惟庸擅自決定官員的生殺升降,朱元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表面上不予理睬。各級官員把朱元璋對胡惟庸的欲擒故縱,當做成對他的寵信紛紛依附,胡惟庸的勢力也越來越大了。
當胡惟庸的勢力擴張到一定程度,朱元璋也認爲影響力足以告誡天下人的時候,就以結黨營私、意圖謀反地罪名將胡惟庸及其黨羽三萬人盡數屠殺,並藉助此次案件的影響廢除了丞相制度。可憐胡惟庸爲了自保,爲了能有要挾皇帝的實力機關算盡,也只不過是朱皇帝玩弄的一個小丑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