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法家的审美意识及其表现,是书法创作的核心问题,邓石如在这方面为后人提供了一条可靠的路径,可资效仿,展示了一个书法家审美理想实现的清晰轨迹。在邓石如身上,有一种很明显的艺术审美癖性,突出地表现为追求的目的是很一致的,尽管不断有推移,却都执着于古厚、质朴、大气、尚力这些审美范畴。

邓石如一直是人们研究清代书法不可绕过的人物之一。每一个艺术追求者都有自己的审美方向,这个方向在长期的坚持下,在学习创作过程中,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就形成了一种个人才有的审美情怀。一方面,书法家要从自己的主观条件出发,在现实中选择与个人特点相适应的书风来进行加工,另一方面,他的主观意向又必须通过和客观对象的强化和巩固,继而化为个人的书法特点,为世人所识。


我们回首书法史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现象,书法家都是一些有着社会地位的人士,他们有比平常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更优越的学习修炼的条件、更易于成名成家的渠道,这些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助益,使一个书法家易于被肯定、认同,声名推向更大的空间,成为彪炳史册的人物。这几乎是惯常的事实,邓石如不在此列。一个在野的书家,一生布衣而无仕途的经历,成为书法史上的人物,也是很鲜有的例子。


在邓石如身上,有一种很明显的艺术审美癖性,突出地表现为追求的目的是很一致的,尽管不断有推移,却都执着于古厚、质朴、大气、尚力这些审美范畴。它突出地表现了邓石如在学习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实践活动。从邓石如的学术活动中,可以开列出一长串碑版,从这些碑版上看到他追求的美学特征。邓石如效法过李斯、李阳冰、《天发神谶》《三公山》《开母石阙》《之罘》《石鼓》《敦煌太守》《国山》《城隍》《三坟记》,以及三代钟鼎、秦汉瓦当碑额、六朝镜铭、钱币文字。这些古人碑版都散发着古朴厚重的气息或刚健坚硬的韵致。取法的定位,是书法家的审美理想关键的一步。可以看出邓石如并没有取法晋人一路的清秀飘逸书风的记载。


邓石如与其他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忘情于朝市之上,甘心于林泉之下,不知钟鼎为何物,冠冕为何制,翛然以游,陶然而醉,安贫乐道,以浮云富贵之意而自足。邓石如交游中的主要目的还在于搜寻古人金石之迹为己用。如果说在不同领域的姚鼐、袁牧、叶天赐、程瑶田、毕三泉、罗聘给了他文学修养上的影响,那么,与曹文埴、毕沅的交往,则完全可以为官,可以为幕僚,改变贫穷的生存方式。但是邓石如无论交往对象为何,都是从审美角度来认识和实践,无意于仕途、无意于功名。邓石如交友的目的、愿望也较简单、纯粹,不为人事牵绊,是以艺术为前提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邓石如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他也置身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关系,在这些社会关系的影响下,保持一个书法家审美的真实性、一贯性,显示着一个书法家的人格力量。书法家的审美意识及其表现,是书法创作的核心问题,邓石如在这方面为后人提供了一条可靠的路径,可资效仿,展示了一个书法家审美理想实现的清晰轨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