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老年人爲劇集的主角,唯有通過老年人的豐富閱歷和體驗,爲其他觀衆提供更廣闊的人生視野和不一樣的生命體悟,拓寬觀衆理解生活的維度,才能贏得更多觀衆的心。《老閨蜜》給幾個人的設定是,王馥荔飾演失獨母親梅姨。

  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占人口的比重越來越大,但圍繞老年人展開的影視劇不多。最近開播的《老閨蜜》填補了這個空白——它有一個不錯的故事立意:當一個人老了,TA該如何面對接下來可能孤獨無助的日子?但是,這個聽起來就很有看頭的題材卻沒能在年輕人裏引發過多討論、沒有“出圈”,最關鍵的原因可能是製作者把一部關於老年人的影視劇,拍成了專供老年人的劇。

  《老閨蜜》劇照。

  先看看演員陣容:王馥荔(1949)、潘虹(1954)、宋曉英(1954)、許娣(1958)、吳冕(1959)……這羣資深前輩,如今在各種劇裏經常是婆婆媽媽的大熟臉。演技沒的說,如果一改往日的人設,倒是讓人非常期待。幾個老閨蜜的相親相愛、互幫互助,也許能爲年輕觀衆提供一種未來想象。

  《老閨蜜》給幾個人的設定是,王馥荔飾演失獨母親梅姨;潘虹飾演身患病痛但訥於表達給兒女的艾琳;宋曉英飾演一位退休教師,人設是活潑少女;許娣飾演退休醫生劉大夫,女強人設定讓她干涉兒子生活;吳冕飾演典型的付出型中國媽媽……機緣巧合讓她們成爲“老閨蜜”,共同解決問題,面對生老病死。

  失意的、外冷內熱的、少女心的、女強人的、一味付出的,看起來人設豐富,但幾集下來發現內裏仍舊是以往八點檔最常出現的“大媽劇”或“婆婆媽媽劇”。老年人都是“中國式父母”,他們永遠在操心子女的工作、婚姻、生兒育女,他們“父母”“公婆”的身份永遠優先於他們作爲獨立個體的身份,因此劇集的衝突永遠是在催婚、催生、買房、財產分配等問題上兜圈子。

  不是說這些問題沒有價值,而是如果影視劇的老年人永遠是一個模樣,一個家庭內部始終是相似的矛盾,沒有多元的故事講述角度,那麼它很難更進一步。

  《老閨蜜》中有一句臺詞揭示瞭解決問題的答案。潘虹飾演的艾琳是一個有“霸道總裁”氣質的知識女性,一生愛美不服老。她去服裝店挑衣服,看上一件酒紅色禮服,被年輕的店員揶揄,不適合她這個年齡段。兩人起了小爭執,艾琳不客氣地說,“我年輕過,你老過嗎?”

  潘虹飾演的艾琳是一個有“霸道總裁”氣質的知識女性。

  這個“老”,意味着他們走過更多的路,看過更多的風景,也體驗過人生更多的高高低低。這個“老”背後,是經驗、是閱歷、是更深的人生領悟,就像是年歲悠久的老酒,越老越有味兒。

  老年人爲主角的影視劇要吸引觀衆,就得在“老過”上面下工夫,讓老人成爲年輕人的鏡鑑,讓年輕人從老人身上可以看到一些別的什麼。

  比如韓劇《我親愛的朋友們》,本質上是拍給年輕人看的老年人劇,在溫暖細碎的節奏裏,把每一個老年人拍得閃閃發光,她們在“黃昏的青春”裏,和年輕人們擦出各種火花。

  《我親愛的朋友們》劇照。

  比如美劇《柯明斯基理論》,讓我們看到老了也可以如此有魅力,老了依舊可以保持一顆少年心,幽默、機敏又灑脫,和最佳損友毒舌扯談,把剩下的人生活得活色生香。

  老人也有可能是“壞人變老了”。奧斯卡影后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主演的《奧麗芙·基特里奇》,則讓我們看到一個刻薄又古怪的女性是如何慢慢老去的,她是如何一點點地折磨身邊人最終也讓自己“一無所有”的。人性的陰影可能蔓延一生,籠罩自己也籠罩着他人。這樣的劇集令人警醒。

  《柯明斯基理論》海報。

  以老年人爲劇集的主角,唯有通過老年人的豐富閱歷和體驗,爲其他觀衆提供更廣闊的人生視野和不一樣的生命體悟,拓寬觀衆理解生活的維度,才能贏得更多觀衆的心。

  □李愚(劇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盧茜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